把握中概回流機遇 鞏固金融中心地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周三(2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會(SEC)發表公布指已通過「臨時最終修正案」以回應上屆總統特朗普在任期末所簽署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法案)。修正案要求在美上市公司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如未能接受審計,則必須證明它們是由外國政府所控制或擁有,否則的話將會被要求退市。該法案收緊了審計要求,被普遍認為是針對中國企業,引起當日多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大幅下挫,不少熱門中概股都錄得兩成以上的單日跌幅。

新規則到底對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多少實際影響還是未知,不過在中美角力下,美國以外國政府操控的名義針對中國企業短期之內是不會消退。而在危機的同時,新規則也帶來了另一種機遇。面對美國不斷收緊股市規則,中國企業為了分散風險自然有更大誘引回港上市。故此,隔日港股的港交所受此影響,低開後快速反彈,自全日最低位升近7%。

不少中概股業績亮麗

美國收緊對中國企業的限制,對香港而言其實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對本港金融市場有着長遠的正面影響,香港得好好把握機會,壯大並鞏固中國門戶和金融中心的地位。當然,這並非說「凡中皆好」,但中國企業除了是因為掛着「中國」這個原因之外,當中不少企業也非常優質。例如在港上市多年,被股民稱為「股王」的騰訊經歷多年熱度不減,仍然是本港最大宗交易股票。其最新分布的業績顯示去年其non-GAAP的盈利高達1,2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30.1%。在經歷新冠疫情之下仍有如此表現,放眼世界也算是名列前茅。一些比較在港上市的熱門中國企業的經營表現也不錯,例如阿里巴巴和小米在上季都分別錄得近三成的同比盈利增長。

近年不少中國企業回港上市,當中優質的但中國企業為金融市場帶來巨額交易,刺激活化本地金融市場。例如2020年港股交易量有可觀增長,平均每日成交額為1,480億港元,同比增長86%。今年1、2月的每日平均成交額也在2300至2400億之間,同比增長100%以上。

早前香港宣布增加將股票印花稅由0.2%增至0.26%,引起市場擔憂會對金融市場造成重大衝擊。不論印花稅是否真的有很大影響也好,此時美國的政策無疑為香港提供了的機會。香港如果能繼續把握好中資回流的潮流,吸引更多具增長力和具發展潛力的優質企業來港上市,又何愁印花稅會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