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能否吸引特斯拉來港上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市傳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三大電動車廠蔚來、理想和小鵬正籌備來港二度上市。若然消息屬實,無疑是對香港金融中心的又一次信任票。但對於港交所,我們更要問的是,它能否吸引炙手可熱的美國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也來港上市?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周二(22日)在一個峰會上表示,去年香港新股市場集資額逾4,000億港元,全球排第二;新上市的154間公司中不少是國際知名龍頭企業。史美倫亦表示,相信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增無減,而港交所連接中國及世界的角色將愈來愈重要。

誠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港交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當中尤以連接中外市場為關鍵。將於5月24日上任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之所以獲看中,也因為他出身投行,而且對國際市場相當熟悉。既然如此,我們不妨想多一步:除了中國三大電動車廠的回流之外,港交所能否甚至吸引美國車廠特斯拉來港上市?

馬斯克:中國將成最大市場

乍聽之下,好像不切實際。但對於特斯拉而言,中國市場已經愈來愈重要。其去年於中國賣出汽車多達14.7萬輛,佔公司總銷售額三成。據內地傳媒報道,馬斯克日前接受央視專訪時更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將成生產電動車的Tesla最大市場,亦是其生產最多車輛、擁有最多客戶的地方。故此,在香港上市,更接近中國市場及中國的投資者,對特斯拉有利無害。

當然,特斯拉本身也有不少商業考慮,例如融資需要及估值等,但港交所若要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成為連接中國和世界市場的樞紐,其實在不應該守株待兔,而是要主動出擊。港交所近年雖然已推出不少改革,由市調機制到同股不同權等,但未來能否做得更多,令港交所及香港市場更上層樓,這顯然會是港交所主席及新任總裁的工作績效指標(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