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應該繼續參選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前立法會議員兼前公民黨成員楊岳橋、譚文豪、郭家麒等人早前發出聯署信,聲稱「公民黨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認為他們自身的遭遇「在在表明公民黨在立法會層面已再無參政空間」,並且又重申了關於解散公民黨的建議,可是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則在社交網站發文回應說「就解散公民黨的想法,現有黨員曾多番在黨內真誠溝通。經歷反覆及深入討論後決定保留公民黨,並積極重整發展方向」。

2006年3月成立的公民黨,改組自回歸初年關注政改議題的《基本法》第45條關注組。該黨成立伊始就表示以「執政黨」為志向,翌年隨即便派出梁家傑競逐行政長官選舉,此後更在區議會、立法會選舉處得愈來愈多席位。公民黨起初曾被視為泛民溫和派代表,與特區、中央政府尚能維持大致不錯的關係,但經歷2010年五區總辭、2014年雨傘運動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等事件後,這種局面今天已不復見。

去年7月,公民黨有4人在立法會選舉中被取消資格。(資料圖片)

公民黨宜回歸初心

回想梁家傑當年參選行政長官的時候,泛民主派內部也曾經圍繞應否參加「小圈子選舉」出現爭議,其後梁家傑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泛民主派不可以只站在一邊上街大聲疾呼,並且不能將其定位限在抗爭之上,否則便是只有「監政」、沒有「執政」,這種看法去到今天仍然成立。令人無奈的是,公民黨過去幾年的表現不單偏離「執政」目標、走向街頭抗爭,而近日黨內醞釀各種關於拒再參選的聲音,甚至可以說成連「監政」的責任也想放棄。

正如日前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財政預算的特別會議過程所示,議員們有權向政府當局提問質詢,要求官員交代更多有關其施政的詳細數字,任何負責任的政黨都不應該主動放棄這些機會。民主黨資深成員李華明近日亦有撰文呼籲泛民主派不應封死參選之路,並且指出「在立法會內做少數派亦有生存之道,一樣可以用尖銳的言辭質問特首及局長,一樣可以為大眾發聲,在地區一樣可以為市民解決問題。只要有市民支持,少數派的作用仍存在的」。

公民黨於2006年的創黨宣言提到「回歸十年,香港經歷了連番風雨,民生與管治出現的問題,法治與憲制受到的挑戰,民主普選的遙不可及,令香港人陷入悲觀的情緒」,既然當時挑戰重重也要組黨從政,為何現在不能迎難而上?宣言將「民生」和「民主普選」並重,為什麼現在大家又會認為「沒有民主哪有民生」?如果未來泛民政黨還要放棄參加選舉角逐議席、甘心退出「執政」以至「監政」行列,那就是淪為一個依賴專業光環空談論政的組織而已,如斯結果實在難言是符合其創立初心。

參選以明愛國愛港

另一方面,今年2月國務院港辦主任夏寶龍的講話提到「我們強調『愛國者治港』,絕不是要搞『清一色』……一部分市民由於長期生活在香港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國家、對內地了解不多,甚至對國家、對內地存在各種成見和偏見。對這些人的取態,中央是理解和包容的,也堅信他們會繼續秉承愛國愛港立場,與反中亂港分子劃清界限,積極參與香港治理」,這段話可以理解作中央依然接受認同和守護「一國兩制」的愛國港人參政以至「執政」。

2月22日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愛國者治港」研討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北京發布主題演講。(央視新聞聯播畫面)

假若公民黨及其他泛民主派成員這時選擇退出參選,客觀上又跟自認他們非「愛國愛港」者有何分別呢?以往一些屬於這些政黨的人被問及有關問題時,總是將焦點轉移去到「愛國不等於愛黨」,但就不肯正面回答自己是否「愛國」;尤其近日有傳公民黨前執委郭榮鏗於退黨後計劃重新入籍加拿大,這就更容易加深外間對於他們是否「愛國」的懷疑。假若他們想要重新證明自己「愛國愛港」,繼續參與選舉並且通過相關資格審查按理就是最直接的途徑。

中央出手改動香港選舉制度,固然將會大幅重構本地政治生態格局,難免會令到打算藉選舉「執政」的公民黨、民主黨等泛民主派對其未來走向產生了困惑。不過也許正是處於這種時候,這些政黨中人才更應該回想自己從政初心在於「為公為民」、「為民請命」,而不是只知抗爭、不願妥協,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忘了「愛國」其實是公民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