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檢測包被囤積 陳肇始不能只知呼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變種新型冠狀病毒傳入社區,加上多個行業員工需要每14日進行檢測,市民對檢測樽的需求大增,在網絡銷售平台上亦變得有價有市。周三(5日)有電視台報道指購物網站「Carousell」上一度有人將本來免費的檢測樣本瓶以20至25元「代取費」標價出售。自疫情以來政府資源已不止一次遭人用作牟利,這不僅有如白白浪費公帑,更會令有需要的市民得不到充足物資,阻礙防疫。

政府在過去數月增加大量檢測中心名額,也在每日增派了3.3萬個樣本包,但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周三(5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政府在過去數月每天收集的樣本瓶數目約為派發量的一半,呼籲市民及機構無須過度索取樣本收集包。這可能意味為數不少的樣本瓶已被市民留作儲備,甚或透過不同途徑流出市面。

網上有人販售相信來自各個派發點的樣本包,部份貨品圖片上印有「衞生署」字眼及標誌,每個收取約25元「代取費」。(資料圖片)

政府早知派發多而收回少

政府的問題並非樣本包真的不足,而是政府無法讓市民感到樣本包的供應充裕。早在今年2月,政府開放食肆、美容院、健身中心等行業可重開後,樣本包的需求已經急增,結果便是市民鬥早起床,一大清早到各處搜羅,而每位市民為免每次都要大費周張,所以又一次領取多個,讓這些樣本包的供應陷入惡性循環。

從陳肇始的說法看來,政府理應在數個月前已知有關情況,但政府竟於近日變種病毒來襲時僅呼籲市民不要過度索取,「以便其他有需要的市民也可領取樣本收集包作檢測之用」,仍未有實際措施保障檢測包更有效分配,不論反應速度或積極性也難言合格。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便提議,政府可以限制市民的領取數量,市民在港鐵站上使用多張八達通領取樣本包的做法,也應授權讓現場職員禁止。不論是否合適,市民多取、濫取的問題至少並非不能解決。

網上有人販售相信來自各個派發點的樣本包,部份貨品圖片上印有「衞生署」字眼及標誌,每個收取約25元「代取費」。(資料圖片)

再次浪費資源而未見改善

這種防疫物資上的資源管理問題,政府已非第一次遭人詬病。早在疫情初期全城瘋搶口罩時,已有媒體發現懲教署製造的CSI口罩在市面有售,甚至跟蹤到疑似CSI口罩的易手過程。申訴專員公署隨後發現政府多個部門處理過期口罩的程序模糊,未能杜絕有人將政府口罩轉售的可能。如今市場上一再出現政府免費的防疫物資,這更見是政府未能在發放制度上防止物資轉售,防疫前事的教訓,香港政府明顯未能吸收。

其次,防疫物資接二連三出現黑市價,這已暗示政府的原有措施無法準確回應社會真實供需。歸根究柢,政府既要求各行各業需要檢測才能復工,最理想做法本是將樣本包送到有需要的工作場所,讓市民免卻排隊撲樽之苦。但是政府的復工措施,一直似在寄望僱員自行到郵局、港鐵站等地一大清早排隊領取。加上政府面對市民囤積物資,目前仍只是增加樣本包供應,而非從分配方法上根治問題,就彷彿是以更大的資源錯配來應對資源錯配。正如陳肇始指出,樣本包根本遠遠未盡其所。政府資源分配的過程馬虎,才是令防疫物資有價有市的根本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