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錯漏接二連三 政府必須問責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檢測承辦商日前再出失誤,導致遲發檢測結果,當中更包括陽性個案,然而負責監督的食衞局卻只暫停委派該承辦商到新增檢測點及發警告信。作為市民健康的把關者,政府面對失職的檢測承辦商絕對需要強硬,透過懲處機制加以規管。

醫管局和食衞局先後在周一(8日)、周二(9日)公布兩宗檢測失誤個案,醫管局稱有承辦商的化驗室出現環境污染,清潔程序令二萬個樣本化驗程序滯後,導致檢測結果延遲發送,當中有一、兩宗陽性個案。據了解,涉事承辦商為金域檢驗(香港)。食衞局則指出金域在上載檢測結果期間遇上技術問題,延遲到三天後才通知約6,000名檢測人士,超出48小時以內的合約要求。

政府於數個地區設立社區檢測中心。(盧翊銘攝)

政府有求承辦商

對於這些被揭檢測程序出錯的承辦商,政府近日回應勉強算是愈加嚴厲,從起初只會向承辦商發出警告信,到其後用上「極不滿意」以至再犯者「按合約作進一步跟進行動」等字眼,甚至暫停委派其負責新增的流動採樣站等,但政府至今仍沒有任何實際跟進行動,難免令外界質疑懲處能有效執行。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金域已被揭錯誤送出陰性結果給六名本為陽性檢測者,但仍獲得續約。政府姑息一眾不肖承辦商的原因,或許因為政府需要機構提供的檢測服務,尤其是在去年年底擴大強制檢測範圍和要求如期發送檢測結果之後。即使承辦商理虧,但政府短時間難以找到替代,故不敢重罰承辦商,乃至中止合約。

政府稱現時公私營化驗所每天的檢測量可達十萬次,而官方公布今年2月政府部門、特定群組和社區檢測中心的檢測量約200萬次,換算即為日均約七萬次。另一方面,截至2月政府認可的24家檢測機構,規模有大有小,金域算是當中規模較大的一家,機構對外聲稱每日檢測量可達2.5萬個,比例已佔香港總體三成多。但即使如此,檢測機構只要有違服務承諾,就必須承擔責任。

食物及衞生局3月9日公布,涉事的承辦商金域檢驗(香港)有限公司期間遇上技術問題,因而未能於3月4日及時上載結果至信息平台,而檢測中心職員未能解答市民查詢。(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重質比重量更要緊

隨着檢測量大增,化驗所運作壓力難免加大,但確保檢測過程有序而準確仍屬其基本責任。何況不少市民要靠陰性報告才可上班,檢測結果又關乎市民健康和公共衞生,因此承辦商在此件事情上實在是責無旁貸。若然承辦商被證明無力妥善處理激增的樣本數目,那就要跟政府商討調整檢測量,不應為勉強履行合約而強行承接新任務。

無論如何,今次承辦商失誤已成、難辭其咎,尤其陽性個案遲獲通知更增加了社區傳播機會。即使承辦商有其難處,政府的懲處亦不能再馬虎了肉,必須落實執行,以起警示作用。政府可以公開交代合約中的懲罰條款,好讓公眾得知罰則是否具阻嚇力。其次,在商討新合約時,政府宜增設阻嚇性罰款防止承辦商敷衍履行職務。政府亦可考慮依去年普及社區檢測經驗重新架設官方臨時實驗室,好讓私營承辦商得知政府有能力更換承辦商而不再有恃無恐。

過往新冠病毒檢測承辦商失誤事例

假陽性個案
去年11月11日及12日,承辦商金域驗出五人初步陽性,但到公立醫院再取樣後,發現只有一人中招。

調亂個案兼錯發陰性結果
11月中旬,金域掉亂近3,000名檢測市民的聯絡資料,又向6名陽性病人發出陰性結果。

漏登記資料
12月6日,一名高危群組的市民在社區中心採樣後得出陽性結果,事後發現承辦商職員無把個人資料上載,政府無法找案主下落。

員工疑故意破壞樣本
華大基因在今年2月中測出16個樣本初步陽性,但衞生署及醫管局覆檢後全部呈陰性。警方之後拘捕華大一名員工,發現他故意搖晃樣本器皿,涉破壞樣本,影響檢測結果。

檢測滯後,市民久無收結果
2月底,Prenetics未能在48小時內完成化驗醫管局門診接收的樣本,有市民等候逾一周仍未有結果。
另亦有確診者等候多天後自行求醫才確診,但病情已惡化至危殆。

化驗室環境污染
3月初,有承辦商化驗室環境污染,需要清潔消毒,導致二萬樣本延遲分析。據悉該承辦商為金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