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須靠大外交找出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對峙關係近月升溫。雖然俄國已宣布從烏東撤軍,但有關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聲音再次浮現。美國除了派出國務卿布林肯飛到基輔商討跨大西洋整合的步驟外,亦透過白宮發言人表示只要其他國家準備好履行必要的承諾則可加入北約。雖說現今國際情勢非如冷戰時期,但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和西方陣營的環境從未改變,故處於地緣政治斷層綫的基輔必須要有左右逢源的政治智慧,巧妙地追逐國家獨立、自主的道路。

圖為2021年4月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訪頓巴斯地區。(路透社)

受制大國政治的烏克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6日)出訪基輔,重申美國對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的承諾,但同時亦強調基輔應該設法解決貪腐問題,他說:「烏克蘭正面臨兩個挑戰,一是來自俄羅斯的外部侵略,另一個則是腐敗的寡頭政治壓到了人民的利益」。雖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前已在Twitter表明急於加入北約和歐盟的意願,惟是次會吾中布林肯僅表明會加強對烏克蘭的安全援助,而未就此提出任何細節。

在親西方與親俄的發展道路之間如何選擇,自烏克蘭重新立國後便爭議不斷,但受制於自身地緣位置局限,基輔總不能脫離現實的考慮。烏克蘭作為「歐洲農場」,2019年的主要出口市場依次為俄羅斯、中國、德國、波蘭和意大利,而入口貨物的主要來源亦大同小異,僅是白羅斯取代了意大利第五名的位置。可見處於亞歐版塊中心的烏克蘭,其經濟結構亦和它的地理位置緊密相扣。

然而安全考量才是核心爭議所在。儘管烏克蘭有權選擇國家的未來走向,惟現實卻是除非澤連斯基願意不計成本代價向西方靠攏,否則自然也須顧及俄國反應。冷戰時期英、美、法為防範蘇聯勢力伸入「自由世界」,提倡成立軍事同盟,而北約的集體防衛協議更將所有會員國的命運捆綁起來,形成共產和資本主義「河水不犯井水」的對立格局。這個本是用來抗衡共產集團的軍事組織,即使在蘇聯解體後失去共同敵人的向心力,卻未停止過擴張的步伐。

平衡外交是小國獨立的出路

冷戰格局過去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推翻了前朝政府與俄羅斯的默契,先後接受波蘭和匈牙利於1999年加入北約,繼而再接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中、東歐七國於2004年入盟。但既然蘇聯的軍事威脅已成歷史,何解北約又要逐步東擴至俄羅斯的後庭?縱然普京於千禧年上任時受困於葉利欽留下的殘局,無法阻止眾多前衛星國「脫俄入歐」,但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和2013年的烏克蘭危機已表明,普京已願意付出戰爭和經濟孤立的代價來阻止後庭出現北約軍隊。北約以舊思維應對新局勢,正正反映西方錯判俄國外交政策。

在前蘇聯成員國中,哈薩克的平衡外交值得烏國借鏡參考。哈薩克雖然為中型國家,但其務實的外交政策,不但讓大國在地的競爭免於破局,同時亦能遮掩其管治失效和差劣的人權紀錄。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中間,哈薩克巧妙地在經濟上中國靠攏,而在安全問題上卻會尊重莫斯科的憂慮,不論是中國倡議的上海合作組織和「一帶一路」計劃,還是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哈薩克均為其成員國。與此同時,為防止中、俄在地的競爭失控,哈薩克偶然亦會向美、歐釋出善意,如參與美國在中亞提倡的「5+1」戰略合作框架,以及扮演「東方日內瓦」的角色,調解國際衝突,使其國際聲望漸見提高。

要在大國政治下狹處逢生、發揮出小國大外交的優勢,烏克蘭大可學習哈薩克的先例,一方面考慮在經濟上加強與歐盟的聯繫,但另一方面同時向俄國申明不會潛逾其安全紅線,將加入北約的計劃暫時靜止這樣既能滿足部分親西方民眾的願意,亦能安撫俄國燥動不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