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宇宙世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三(26日)晚,本港夜空有幸可以一連觀賞到三個天文奇景:超級月亮、月全蝕(食)、及血月(blood moon)。由於機會難得,即使不少平常對天文甚少表現出興趣的港人也紛紛討論並於網上查找有關資料,例如為何會有月蝕、月亮何以會呈紅色等問題。

月蝕可以說是天文學的基本知識,然而有時被視為冷門知識。但從近年的發展可看出,太空開發將是未來人類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隨着宇宙大開發的年代即將開啟,香港也許是時候未雨綢繆,加強天文相關的教育領域。

市民的天文知識水平,與香港的教育課程有密切關係。現時中、小學的基礎教授中,只有小學常識科寥寥數節有關於天文常識,而中學教程中,也只是偶然作為應用題目出現在物理科之中。通識雖會提及國家在航天方面的成就,但也只是一些資料性的介紹,未有觸及天文知識本身。及至大學教育,有關天文的教育亦是非常罕見。香港大學雖一度曾設有天文學系,但2017年公布該系因收生不足將被不再作主修科。偶有的天文學課目只能依附於一些院校的物理學系底下。

+7

世紀將迎來宇宙新世紀

當然,有指香港學生的課業已經非常繁重,何必還特意花時間去學些「沒有用的冷知識」。天文學過去或者不為港人所重視,停留於「沒有用的冷知識」。然而,當我們觀察近年國際局勢的發展,不難發現宇宙航天等相關領域正有着愈來愈不可乏視的重要性。從中國而言,除了早年成功派人升上太空之外,近兩年亦再次成功創下從月球採土返還,以及登陸火星等任務。中國獨自營運的「北斗」定位系統於去年完成、而「天宮」太空站也快將投入營運。

在國際而言,太空開發也成為熱門題材。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成立了「太空軍」,近來美軍也致力關注太空戰的可能性。另一邊廂,資本家也相繼投入資金炒作太空熱,例如由特斯拉主席馬斯克所支持的Space X,著名基金ARK始創人Cathie Wood今年也推出了以太空為主題的創新ETF。

可以預期,隨着人類不斷地繼續發展,就像16世紀所展開的地理大發現一般,新一輪宇宙大探索離我們已愈來愈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否要認定天文知識為一些「沒有用的冷知識」呢?在我們鼓勵創新發展的同時,也許也需要從我們的教育入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