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一中」紅線 日本再現「大陸恐懼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本防衞副大臣中山泰秀本周一(28日)向美國著名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說期間,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表示懷疑,認為日美有必要將台灣這個「國家」保護起來,並強調中俄兩國的威脅日益嚴重,聲稱希望美國能強大應對。中山稱台灣為一個「國家」,公然挑戰中國「一個中國」的紅線,當然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於次日便要求日方解釋。但除了西方近來的疑中格局外,中山的講話更加反映日本自19世紀以來的「大陸恐懼症」。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與英國的地理環境很相似,有天然與大陸孤立的傾向。英國是孤島戰略的代表,過去幾百年奉行「光榮孤立」的戰略。受益到島國天然的地理條件,英國只需要確保制海權便能保護本國安全。但英國並非只是孤立而已,也積極參與歐洲大陸的問題,其原則並非要佔有大陸的土地,而是通過挑動各國的矛盾,使歐洲大陸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權足以威脅到英國。英國參與宗教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以至於拿破崙戰爭,分別成功阻止了西班牙和法國(後兩次)稱霸歐陸。

日本與英國雖然都是島國,但大陸對岸的情況卻極不相同。中國大陸雖然也有分裂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由統一王朝所控制,也不像歐洲這般有多國民族矛盾可以挑釁,日本無法像英國那般干涉到大陸的情況。而中國統一的王朝卻對日本有着一定的威脅,例如元朝蒙古人曾入侵日本本土,對日本造成了極大的震撼,所幸的是中國在大部分時候對遙遠的日本沒有興趣,令中日關係在歷史上大部分時候沒有劍拔弩張。

19世紀日本的「恐露症」

19世紀情況大變,處於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開始意識到西方列強的殖民威脅,自1868年明治維新成立統一政府後更為關注周邊國家的威脅。當時中國的清政府也進行洋務運動準備現代化,成為日本的競爭對手。但自從清政府在甲午戰爭敗給了日本後中國對日本已不成威脅,反而日本得以佔有台灣作為分隔本土與大陸的緩衝帶。不過,此時另一個威脅自大陸北方開始接近日本。

俄羅斯帝國當時積極於東進政策,將勢力開始延伸到朝鮮半島。朝鮮本來是清朝的藩屬,但自從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已無力保證朝鮮安全,而朝鮮便成為日、俄兩國的角力場。日本對於俄羅斯這般體量的大國抱有極大的恐懼,認為是國家安全的極大威脅,例如維新元老之一的伊藤博文因為恐懼於俄羅斯的威脅,而常被譏諷有「恐露症」(「露」為日文對俄羅斯的簡稱)。當時的日本執政者認為必須要控制有朝鮮半島作為緩衝區(就如同台灣一般)才能確保日本安全,而最終這種恐懼驅使了日本與俄羅斯就朝鮮問題爆發了日俄戰爭。雖然俄羅斯於日俄戰爭戰敗,但日本也勝得非常艱難,而且俄羅斯的威脅並沒有消去,一直到二戰時期,日本都認為蘇聯是最大的潛在威脅。

日俄至今仍在「北方四島」有主權爭議。(視覺中國)

21世紀日本的「大陸恐懼症」

「恐露症」的本質是日本對於大陸威脅的一種代表意識,而中山泰秀在哈德遜研究所力指中俄的威脅,無疑也是「大陸恐懼症」的體現。這種自近現代歷史所養成的「大陸恐懼症」使日本總是下意識地將處於大陸的大國認定為威脅,更將朝鮮與台灣等第一島鏈區視為國防要點。

中山在講話中直接挑戰了「一個中國」原則這條中國列明的紅線,將台灣提升為日本的國防要點而要保護它,而且這並非只是一名官員的看法。近來日本愈發將台灣問題提升為國防問題,甚至已激起了中國對此極大的不滿。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上周四(24日)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也稱「台灣的和平與穩定與日本直接相關」。日本對於台灣的關注,顯然與歐洲等國家集中於民主等意識形態的關注不太一樣,而是一種將台灣視為「勢力圈」的國防概念。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曾多次發表支持台灣的言論。

包括岸信夫與中山泰秀等日本國防人員都屬於傳統的親美保守派系,而岸信夫更是保守派代表人物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安倍早前曾自稱是他建議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強硬展開貿易戰等。日本自知不能獨力對抗中國與俄羅斯,國防體系正積極拉攏美國介入東亞地區問題。然而,日本政府要是放任國防體系進一步「挾美自重」,甚至將台灣視為日本的國防問題,那將大大觸犯了中國的政治紅線,這樣反而可能對台海形成更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