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飯局風波 官員必須長一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入境處處長區嘉宏、海關關長鄧以海三位保安部門首長捲入「飯聚風波」,特首林鄭月娥在周日(11日)開腔希望事件「告一段落」,又呼籲公眾「人性化」看待當晚宴會。然而,政府的回應被視為擠牙膏式,反而無益於事。

擠牙膏式回應或許反映官員認為事情沒大不了。民間一開始就問,三人身為保安部門首長,為何受邀出席內地民企代表價值不菲的宴會,以及飯局中人有否涉及賄賂和利益輸送。然而,三位官員在事件被揭當天的周三(7日)只是承認違反限聚令,到周四(8日)晚只承認違反限聚令,用一句回應未有涉及刑事案件,惟仍未致歉。

警方本年3月2日在灣仔私人會所「隨緣匯」,就一宗強姦案採取拘捕行動時,揭發有人違反限聚令,共發出9張告票,當中包括入境處及海關首長。(吉祥薈app截圖)

飯局緣由未解

在媒體和公眾窮追不捨下,保安局於周五(9日)指三人赴宴是「普通社交聚會」,承認有疏忽及敏感度不足,就事件致歉。眼見質疑未消,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和林鄭月娥在過去兩天轉用淡化事件策略,例如司長指三人會「經一事長一智」,特首更呼籲公眾「人性化」看待出席宴會,認為事件已經處理。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本周一(12日)較能針對民間質疑,但內容也只是簡單說接受款待如出席飯局等不算接受利益,並無更多新資訊。

▼高官違限聚令飯局時序▼

+5

利益輸送憂慮揮之不去

擠牙膏、迴避重點回應爭議無助釐清事實,消除公眾疑慮,反倒容易令事情持續發酵。既然有前車可鑑,官員理應意識到萬一碰上醜聞,就盡快開誠布公回應坊間揣測,例如召開記者會,一次過接受記者提問,挽救公關災難。

而且官員與商界勾結、利益輸送的問題,以往已曾發生,最經典的一宗莫過於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被指在任期間收取地產商利益,最後被判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串謀向公職人員提供利益等罪入獄。前車可鑑,現任官員行事更要比白更白,即使私人活動不涉公事也不涉利益,也應多加警惕。如果宴會必不可少,官員可以循現有守則,向上級請示聚會,獲批後按公務酬酢開支的指引安排宴請,就可免去爭議。

林鄭月娥稱自己甚少、沒去社交聚會,免得他人猜想,做法值得肯定。然而,她的下屬有否跟從則成疑問。有報章引述政界中人指除了紀律部隊,某些高官應酬繁多。即使場合本身不涉公務,但難保政商界在私人場合碰頭會談及公事。若果政界中人所說屬實,那是官場的一大警號。香港問題多不勝數,官員若有空餘時間,請用來做實事,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