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推動「再工業化」不能閉門造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星期三(7月14日),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啟動本港再工業化發展的新階段」無約束力議案,促請政府「制訂明確的工業4.0中長遠發展策略」和「進一步提供適切支援措施」等,而在同日,香港工業總會亦發布了《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呼籲當局制訂長遠工業政策協助港資廠商。

不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工總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致辭,並未直接回應相關訴求,反而只能重申過去幾年既有的幾項基建及資助計劃,甚至還說:「除了政府的支援外,香港工業若要繼續發展,亦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至於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就周浩鼎議案的開場發言,內容也跟陳茂波的說法大致相同。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資料圖片)

對服務業傾斜至今未改

特區政府從2015年起提出「再工業化」口號,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更於2016年《施政報告》稱其「有潛力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內容兼含有推動新興先進工業及協助傳統工業轉型升級。生產力促進局去年公布《香港再工業化發展指南》,更加明言政府推動「再工業化」旨在「促進經濟增長,並減少對服務業的依賴」。

不過,據政府統計處按主要經濟活動劃分的本地生產總值,2015年到2019年間製造業整體佔比維持在1%左右,服務業則從92.7%攀升至93.4%,而且這段期間製造業增加價值在其生產總額所佔比率平均只有13.7%,比較此前五年的15.5%還要進一步下跌,可見「再工業化」政策至今尚未能夠拿出多少具體成績。

主事官員無意直面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辯論周浩鼎議案過程中,多名議員批評相關政策執行效果不彰原因之一,在於當局未為製造業佔本港生產總值比率訂下明確績效指標。豈料薛永恒竟回應稱只求扭轉其下降趨勢,其目標之低顯然不符合「再工業化」政策原意。況且所謂近年維持達標,也是統計數字捨五結果而已,精細佔比仍係由2015年的1.114%慢慢跌至2019年的1.025%。

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另向香港科技園公司增撥20億元。(梁鵬威攝)

另外,許多議員及業界人士都點出了政府的支援必須「到位」,亦即照顧對應行業的發展模式和經營思維,而非籠統提供申請撥款批地渠道了事,例如發展廢物回收行業不可能沒有配套的垃圾管理措施,撥給農業園的土地也肯定要連帶注意毗連生態環境。但從幾位官員日前回應來看,他們明顯繼續覺得單靠資助就能處理問題,完全無心傾聽經營者的真正需要。

尤其是在土地問題方面,薛永恒僅指「長遠而言,政府亦會預留足夠土地,應付本港對科研和相關先進製造業用地日漸上升的需求」,他和陳茂波等其他官員提到的幾個相關基建項目似乎也未為傳統工業預留什麼空間,再考慮到當局在發展土地及管理產業園上劣跡斑斑,實在令人憂心傳統、新興工業兩者的土地供給未來一起淪為「兩頭不到岸」。

「再工業化」政策方向正確,這點毋庸置疑已為各方一致共識,無奈主事官員往往都在閉門造車,不肯正面回應業界意見,始終以「離地」的態度自行出爐不能夠完全滿足對方訴求的支援。他們的此種行事作風若一日未改,只怕「再工業化」以至其他任何政策都會變得事倍功半,難以收獲跟花費心力對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