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太空熱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月11日,英國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乘搭其旗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太空船穿越天際線,成為首次民間太空之旅。繼他之後,本周二(20日),美國富豪、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與其胞弟等一行人又再乘坐其旗下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太空艙成功挑戰太空之旅。近來,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一股太空熱又再重臨。與當年最大不同的是,今日的「太空熱」已不再局限於國家層面,民間也正努力試圖想加入這股「太空熱」。

宇宙浩瀚無邊,充滿了人類未知的領域。自人類文明之始,人類已經對這個未知的太空充滿了好奇心。聖經中記載人類先祖修建巴別塔,無非也是想高聳入雲,塔頂通天。到了近現代,人類對太空除了這份原始的好奇心之外,又多了一層政治意味:哪個國家掌握了太空科技,它便能成為科技強國。

+8

由官方到民間的太空探索

美蘇冷戰之時,兩國在太空科技上的競爭,可算是傾盡國力的比併。太空探索的成功,除了是自身國力和綜合科技的象徵之外,也關乎到國家安全。衛星的廣泛應用、全球定位系統的出現、令人類開始意識到宇宙大戰的可能性。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失去了競爭太空的對手,一時之間「太空熱」冷卻下來。真到近年中國漸漸崛起,同時將精力投放於太空科技和探索上,新時代的「太空熱」又再點燃起來。但與當年不同的是,這股新的「太空熱」不再只是大國競賽的專利,隨着科技進步,民間也想憑自己的力量加入這股熱潮當中。已經成功的布蘭森和貝索斯自然是不用說,還有一些尚未成功但卻在研究階段的例子,例如Tesla的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也創辦了SpaceX計劃,致力於研發太空旅行和運輸科技。而且SpaceX更加與美國太空總處(NASA)和空軍簽約,將研發更有效的發射裝置,減低太空運輸的成本,可見民間力量甚至反過來影響了官方的太空計劃。

新的機會也是新的問題

不過,雖然很多人都仰望太空,但也有不少人對這陣民間太空熱感到不以為然。最大的問題是,對此反感的人認為,這些「太空玩意」只是那些富豪奢侈的娛樂,他們有能力去做這些毫無意義的東西,倒不如想辦法改善一下窮富懸殊等社會不公平。例如,貝索斯就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創辦的亞馬遜雖然非常成功,但卻被指給工人的待遇很差,在他準備升空前,就有很多反對團體抗議,甚至有人請他上太空後便別再回地球。

+3

無疑,太空科技是相當「燒錢」,當社會上貧富懸殊等問題極為嚴重,富豪投資於這些對一般人而言並不那麼急切的投資上,觀感的確很差。不過理性地分析,發展太空科技應用與貧富懸殊並沒有因果關係,也並非必然並存,實在沒有必要過度將其視為社會不公的原因。

而且,太空科技進入民間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從富裕階層先開始,繼而才惠及一般人。就像航空業一樣,航空科技的普及化,現在看來對很多人都有切身關係,但數十年前當飛機剛作為民用時,也只能給經濟較富裕的人享用。一直至航空業的科技和其他生態得到充份發展後,一般人也能乘坐到飛機;甚至在新冠疫情之前,還不時有廉價航空的出現。如果當初便認定飛機只是有錢人的玩意,而不加發展,今日大部分的人也不能享受其所帶來的便利。

不過,太空旅行或是運輸如果發達起來,很可能會產生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污染。從現在的資料看,航空業已經是全球碳排放一個來源。太空旅行所須的燃料遠比飛機要高,一旦太空旅行與運輸普及起來,其可能造成的碳排放更令人擔憂。今年全球已發生了多宗天氣異常事件,北美經歷了極度炎熱和旱災、德國發生了大水災,而本周河南鄭州又才發生了「千年一遇」的暴雨。如果這些太空旅行繼續打大碳排放,很可能成為全球對應氣候變遷的一個難題。

而且,現時普遍沒有很好地對應太空垃圾的方法。像火箭推進器等往往只能通過計算讓其落入大海當中。如果太空旅行變得頻密,那其可能製造的垃圾也會相應增加,屆時出現誤落有人地區的機會會增加,即便沒有意外也會增加掉入海中的垃圾,亦會造成環保問題。因此,在發展民用太空科技時,各國也應該意識到其可能帶來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