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新政府尋求的是改善人民生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6月勝出伊朗總統選舉的萊希(Ebrahim Raisi)周二(3日)接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的確認,接替魯哈尼(Hassan Rouhani)成為新任總統。萊希矢言將令伊朗民眾重拾對政府的信任,及尋求美國撤銷經濟制裁,但不會將國家的命運交在別人手中。

伊朗的問題在地緣政治中看似是一個大問題。特朗普政府單方面退出與伊朗的核協議後,後者逐漸恢復濃縮鈾的相關工作。在拜登政府上場後,伊朗與協議國家在維也納舉行多輪談判,商討伊朗重返核協議的條件,直到6月才暫時停了下來,待伊朗政府換屆。故此萊希上任後,各界關注期取態。

原任司法總監的萊希一直被視為保守派,一些人例如《華爾街日報》甚至稱其為「強硬派」,認為他會對西方「持一種更具對抗性的姿態」。日前一艘以色列油輪在阿曼海岸對海遇襲,英國、美國及以色列均歸咎伊朗為幕後黑手,揚言將協調採取行動,令伊朗政府甫上台已經與西方關係交惡。面對指控,伊朗外交部便表示,將對任何可能的冒險行為作出迅速而有力的反應。

外交只是內政的延伸

但其實伊朗的問題並非真的大問題。正如在奧巴馬年代,西方亦能與魯哈尼政府達成核協議,以經濟貿易開放換取其放棄核發展。而萊希在周二亦明確指出,他的最大任務並非外交,而是國內經濟問題,履行承諾,讓民眾改善生活。當然,重返核協議可以是一個手段,萊希也表示會尋求取消外國制裁,但它本身並非唯一手段,也更非目的。對於伊朗新政府而言,最首要的考慮也是國內管治。

與此同時,萊希亦指出他不會將國家的命運交予西方,他既會矢力改善經濟及尋求制裁撤銷,但另一方面他的外交重心是改善與區內國家的關係。事實上,比起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美國,伊朗向來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也是區內的沙特阿拉伯及以色列。

所以最重要的問題,還是美國能否放下意識形態的偏見,務實地了解伊朗的需要。在油輪事件後,《華爾街日報》便發表評論,建議拜登政府以放棄核協議談判來懲罰伊朗,如此論調無疑是美伊改善關係的絆腳石。而且眾所周知,中國和俄羅斯已經向伊朗伸出橄欖枝,致力協助其擺脫美國經濟制裁的負面影響。用敵意的態度、單邊主義地對待伊朗會解決還是製造更多問題,是美國不能迴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