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日本迷失的三十年堪引以為戒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21年的東京奧運經歷過超支、醜聞、延期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最終在17天的賽事後曲終人散。今屆的東京奧運為不少運動員留下了美好又獨特的一次奧運旅程,但同時又勾起不少經歷過日本戰後經濟社會發展的日本人有關1964年東京奧運所開創的美好日子。1964年的東京奧運在不少老一代的日本人心目中都代表著一個燦爛、美好和光明的時代。相映之下,今日的日本在奧運後仍然是一個焦慮、迷失的國家,被疲弱的經濟、人口老化以及失業率高企等問題所困擾。

觀察日本1964年和2021年的東京奧運,就好比回顧日本過去的「迷失三十年」。而在閱讀日本的經驗同時,在轉型變化過程中的香港,我們又學到怎樣的教訓?

從戰後頹垣敗瓦到1964年現代化

日本從戰後的頹垣敗瓦發展到60年代的經濟奇蹟,1964年的東京奧運就好像日本社會的轉折點,從驚惶失措的戰敗逐漸重拾信心再次走到世界的舞台。1963年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放了漫畫家手塚治虫的科幻動畫作品《小飛俠阿童木》,作品即時大受歡迎。故事折射了當時日本社會對於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想像的黃金時代,情節亦環繞著由日本博士設計而且富正義感的機械人阿童木,在21世紀已經科技發達的日本儆惡懲奸,矢志維持和平和戰勝邪惡。

事實上,當時日本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確是一日千里。在1965至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產量就翻了一倍。日本的經濟亦在1968年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拋離了戰後仍然疲憊不堪的歐洲列強,並且以每年超過10%高速增長。而當時由日本設計和生產的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其中日本著名汽車品牌豐田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就短短在1968到1969年間由9.8萬輛增加到15.5萬輛。在日本社會的記憶中,1964年的東京奧運就好比一個新的時代開創,未來是充滿機遇和發展的無限可能。

從熱情希冀時代到迷失的三十年

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卻從1980年代末期由充滿朝氣的年代走入了「迷失的三十年」,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邁向了泡沫經濟的發展方向。不少人把日本後期的經濟倒退都歸究於1985年簽署的《廣場協議》,並且描述是因為日圓大幅升值而導至出口滯銷的惡夢。然而,不論原因為何,當時日本政府面對新的社會經濟形勢,選擇了的卻是以低利率的銀行措施,以金融擴張的方法來滿足消費需求。

在全球各國都經歷經濟轉型的陣痛同時,日本政府放棄經濟轉型的契機。日本社會亦遂在1985年打後投入了狂熱的投機買賣熱潮,無數的熱錢投入了房地產的買賣,甚至不少日本的實業巨企,例如豐田汽車、富士重工等亦參與了這場瘋狂的炒賣當中。最終,這個對未來充滿了熱情和盼望的日本,在80年代末期泡沬經濟爆破後,隨之而來是債務纏身、一蹶不振的迷失三十年。不少經歷戰後經濟奇蹟的日本人都在債務中度過餘生,而親眼目睹的經濟奇蹟亦成為了一場叫無數日本人困擾的泡影。

+1

東京奧運:日本經濟的「失敗逆襲」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年再度拜相,當時2020年的東京奧運遂成為了日本政府打算重振國力,經濟發展的動力火車頭。然而,畢竟今日的日本社會已非30年前的日本社會,今日的日本深受人口老化、青少年問題等影響。儘管當日安倍提出的一系列的政策試圖擺脫日本經濟萎縮的情況,實情卻是老齡的人口和低欲望的年青一代都成為了日本經濟社會改革的絆腳石。日本社會已經錯過了改革的機會,而籌備多時的東京奧運更遇上了百年一見的疲情,對於其疲弱的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一時的失業率飆升、經濟下行並不可怕,然而日本社會在90年代開始經歷的迷失年代卻令人不禁嘆息當社會政治經濟往一條錯誤的道路發展,政府錯失了的可以關鍵的改革契機。其後果亦可以是斷送了幾代人幸福上流的機會,而換來疲憊不堪、人口老化的社會經濟。香港在東京奧運大放異彩,香港人亦一直留意日本大小事物,然而這幾十年的「東京故事」所留下來的歷蚊教訓,香港人以至特區政府的官員又是否感受到當中的危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