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計劃價千萬 政策方向開倒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長江實業去年6月投得觀塘安達臣道第二個「港人首置上車盤」頂目,賣地條款限制該幅用地所有單位實用面積必須介乎250至500平方呎,到本年6月獲屋宇署批出圖則,日前署方公布相關詳情,可以見到當中除了六座高層住宅以外,還包含四座單層高洋房,集團發言人更證實這批洋房同屬「首置」抽籤計劃的一部分,然而有團體推算獨立屋價格最高可達千萬以上,因此憂慮讓真正自住的「首置」人士難以負擔。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7年競選政綱中聲稱希望「重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並且提出了「港人首置上車盤」政策,到她的首份《施政報告》確認了此項政策將會採取先導計劃形式執行,「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須設計、興建及出售指定數目的『首置』單位」。

漸失協助夾心階層置業本意

首個「首置」項目煥然懿居在2018年底以市價六二折發售,而本次計劃中的單位則以更高的市價八折出售,但同區其他樓盤500呎單位價格普遍已過1,000萬,即使打上八折後仍達800餘萬,獨立屋單位售價相信亦只會更貴。對比上述價格,現存樓市明明已有更廉價選項,所以本次計劃未必真正有助打算首次置業作自住的人士,反之可能卻對有意購入獨立屋作炒賣投機者更具吸引力。

今次事件反映港府所謂「完善置業階梯」的政策及措施,其實可能無法真正回應大眾需求。「首置上車盤」的目標顧名思義,應該是在不影響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前提下豐富房屋階梯,為私人住宅單位之下、「居屋」之上新增一個層級,藉此協助夾心階層在兩者間成功置業自住。然而計劃去到第二階段之後似乎卻已漸漸變質,並且朝錯誤的方向緩緩走去。

主動檢視先導計劃不足之處

政府在與私人發展商合作時,理應扮演一個主導角色,對包括興建房屋類型在內的各種問題積極提出意見,尤其是在有資助出售色彩的「首置」更應如此。今次「首置」項目如果最終真的包含了可能鼓勵炒賣的獨立洋房結構單位,正揭示了主事官員當初忽略房屋類型此一盲點,也說明了計劃有修正及改進的空間。

本港房屋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樓價居高不下,因此政府提供資助出售單位之時更應兼顧冷卻樓市炒風,從而惠及真正有需要且同時具備相應能力的市民。當局聲稱會在不同類別住戶的住屋需要之間求取平衡,但卻容許「首置」盤推出獨立屋形式單位,客觀上很可能促成「首置」用家加入炒賣行列,結果還是會害苦了那些真正尋求安樂窩的市民。

「首置」政策現時仍然處於先導計劃階段,而政府方面過去曾表示會參考有關經驗檢視其未來路向。倘若政府未來希望切實回應市民訴求,那就必須正視本次計劃未如理想之處,例如現行轉售僅設五年限期便有延長空間,以進一步減低炒賣投機者進入「首置」市場的意欲。

正如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管治者要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對民生事項帶來改善,然而是次「首置」安排卻變相鼓勵炒樓投資,反映資助出售單位政策走向出錯,未能有效協助市民解決問題,未能做到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解市民之所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