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內政就是最大外交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五(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主動致電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主動管理險惡的中美關係並為雙方合作找出突破口,是年初雙方通話後再次通話。據美方官員引述,雙方談話達90分鐘。《金融時報》本周二(14日)引述消息指,通話中拜登建議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中方卻認為美國須先放棄針對中國的行為才有可能會面,因此雙方未達共識。

美方是否邀請會面而「食檸檬」,總統拜登指報道「不是真的」,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亦指「並不是準確描述」。但是有美國官員向路透社確認報道「無誤」,指習近平在通話中暗示必須兩國關係先有改進才會面。中方則沒有直接回應見面的問題,只是稱中美雙方同意經常保持聯絡。

2021年7月26日 ,王毅(右)在天津會見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據指中方曾準備一張要求美國改正事項的清單給舍曼。(新華社)

重點不在個人而在政策取態

其實在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及氣候特使克里兩次訪華中,中國已清楚地表達了不接受拜登政府對華的「一邊對抗,一邊合作」戰略。中方既已表明條件,拜登主動致電習近平本應代表美方有意軟化態度。不過《彭博》早前有報道指,拜登是想嘗試一下親自打電話可否打開僵局,從這點看拜登可能以為自己比舍曼或克里更能爭取到中方改變其底線。

然而,中央政策決定不是個人喜好或交情問題,中方官員既然可以先前這麼強硬對待美方官員,顯然中央內部已經達成共識,直至美國主動改正行為之前,不會熱切地與美國改善關係或談判,頂多只是管控風險避免衝突。因此即使習近平沒有直接拒絕拜登的習拜會邀請,也會如《金融時報》及路透社的消息所指出,婉轉地暗示習拜會的前題是美方改變對華態度。

如果拜登認為美方對華政策不改下,一通電話可以令中方樂意舉行峰會,那既是錯判形勢,也是將自己或是美國的要脅能力看得太高。

美國將問題外推 中國冀做好自己

事實是,中方對中美對話的興趣已沒有特朗普時代的強烈。經歷過新冠疫情,美國經濟暴露出眾多問題,此刻要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貿易戰或是經濟戰都相當於經濟自殺。例如有傳貿易代表希望增加關稅以施壓中國在貿易問題讓步,但美國的通脹嚴重,再增加關稅只會加速問題爆發,相反中國甚至可能樂見美國增加關稅。

歸根究柢,外交只是內政的延伸,國力最終決定外交實力,要改變外部環境首先得從提升實力開始。中國也有一堆經濟問題要解決,不過領導層明白經濟問題是內生性的,並不能依賴與美國的關係來解決。近來中央推出了反壟斷、勞工權益、共同富裕、嚴控樓價、開放金融等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可見中央將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自我改革上。

反觀美國,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政策簡而言之就是將內部問題推給中國,將內政作為外交問題般處理,結果自然是本末倒置,沒有成果。拜登政府吸取了一些教訓,也提出要自我改革的計劃。不過現實上是,美國受困於兩黨分裂的意識形態,改革尚未見成效,中國更是看在眼內。也正是由於此,中國國力若能穩健地發展,早晚在實力上超越美國,當下自然不急於在中美關係上作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