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與成本才是企業在港設總部的主要因素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上周四(28日),政府統計處公佈了最新一份的《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有關報告向9,049間公司進行的抽樣統計,調查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設置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的情況,結果發現這些公司中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數字有所下跌,從2020年1,504間減至2021年的1,457間,跌幅約3.1%,當中美資企業更是大減一成,由282間減為254間。另外,過去一年這些外資公司的地區總部涉及就業人數亦從17.7萬人減少至16.1萬人,減幅同樣高達9%。

這份報告表面上似乎印證了坊間一直以來有關外資會撤出香港的疑慮。尤其是今年8月美國國務院就曾向企業發出公告,警告它們繼續在港營商會面對《港區國安法》下營商的風險。另外,隨着香港在應對疫情上維持「外防輸入」策略,有商會亦一直表示企業可能撤出香港或是重組在港業務。然而,我們卻要細心思考究竟是什麼因素會影響外資企業撤離香港和選擇駐港設總部與否。

「政治穩定及安全性」非撤離主因

無可否認,《港區國安法》在香港落實牽動了各國政府和企業一系列有關政治風險等的疑慮。根據政府統計處收集的數據,不少境外公司最冀望特區政府關注的事項是「政治問題」,而「政治的穩定和安全性」亦被各個企業評為繼簡單稅制、資訊自由和廉潔政府之後影響在港業務安排的第四重要因素,反映香港本地政治發展確實與外資企業判斷有一定關係。

然而,政治因素不過是影響外資企業在港業務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卻不代表它必定就是導致企業撤出香港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統計處今次調查對象是仍然留港企業,而非已經轉移了業務的境外企業,因此它其實根本沒有收集外資撤離香港的原因,不宜把報告中與政治因素相關的部分跟外資企業撤出香港直接掛鉤。

儘管外資公司駐港業務數目整體有所減少,但內地企業和英資公司地區總部卻分別增加了6%和5%,可見境外公司的駐港企業並非全面下跌。(路透社)

利潤和成本才是企業選擇駐港最重要的考慮

至於跌幅最明顯的美資企業,它們選擇撤離香港的理由其實也不一定跟政治有關。舉例來說,去年8月屬於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美國領航基金(Vanguard)宣布退出香港市場,實際上亦只是因為領航基金認定中國是為全球最有潛力的金融資本市場,而大部份受影響的職位亦被調派到位於上海和新加坡的分公司。

儘管外資公司駐港業務數目整體有所減少,但內地企業和英資公司地區總部卻分別增加了6%和5%,可見境外公司的駐港企業並非全面下跌。上述例子說明政治因素令外資企業暫停來港投資的說法暫時還是欠缺實證基礎,特別當中國內地的金融監管機構正在收緊其監管措施時,不少外資企業此刻依舊紛紛選擇進駐,表示利潤和企業成本往往才是它們選擇投資地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