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年後始初煦 西九成功怎延續?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旅遊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利用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的大型戶外空間打造聖誕小鎮,當中高達20米、約六層樓高的聖誕樹吸引了大批市民到訪觀賞「打卡」及野餐,即使在疫情下亦無損聖誕氣氛。

活動得以順利舉行其中一個因素要歸功於充足的硬件配套,倘若香港失去了西九文化區所提供的大型公共空間,場地物色工作將對大型公眾活動構成一大障礙。增加場地供應只是西九文化區其中一種附帶提供的功能,其背後願景是要為香港創造文化地帶,促進本地藝術界互動、合作與發展,而這一願景就在戲曲中心與M+博物館陸續開幕後迎來了署曙光。

成績亮麗終於本年創出

早於1998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就提出要在香港創建一個文化區,希望將香港發展成為亞洲文化藝術中心,但計劃不但未有一帆風順。更要等到十年之後方於立法會通過成立法定機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開始修訂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格局。及後在計劃進行期間要解決的問題亦層出不窮,整個西九文化區要面對的輿論壓力可謂與日俱增,硬件配套方面曾發生過建造工程延期及計劃超支;而軟件配套上,管理層人士變動不斷、M+館藏展品價錢及加設故宮博物館等亦多次引起社會爭議。

部份問題在M+博物館開幕後得到平反,尤其當開幕一個月已錄得25萬入場人次的佳績,不但有市民認為展覽作品豐富,更表示場地建築設計舒適,細節到位,總算為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吐氣揚眉。而且近日亦迎來另一個好消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回應報章查詢時指,隨着疫情緩和,戲曲中心主要表現藝術場地租用情況逐步回復正常,戲曲中心大劇院及茶館劇場的使用率均較今年第一季有所增長,分別由五成二增至八成,及五成八增至六成四。

持續發展成下一個考驗

西九文化區由概念受歡迎及成為市民消閒熱點,歷時23年的建設園區課題總算告一段落,現時成績亦算是對社會有一個交待。但局方未能止步於此,因要令整個計劃達致可持續發展仍有改進空間。

以戲曲中心為例,由於場內設計及音響設備先進,資源值得被善用而非投閒置散,有見現時場地使用率從未爆滿,可以考慮放寬對非戲曲演出的審批條件,讓更有藝術團體有多一個可演出場地作選擇。尤其當現時西九管理局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此舉同時有望幫助增加局方收入,一舉多得。

其實重點就落在要讓西九文化區保持文化多樣,避免畫地自牢,正如局方的願景要促進本地藝術界互動、合作與發展,當M+已明言展覽會隨時推陳出新,自由空間與藝術公園會邀請不同音樂人到場表演,甚至舉辦音樂節。下一個要跟上時代腳步的就是戲曲中心,當文化區內各個單位都可以做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方得令整個計劃可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