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該動用一切資源抗疫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星期三(2月9日),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在疫情簡報會上表示本港的抗疫資源愈趨緊張,醫院內部隔離設施以及社區治療設施均已飽和,而新啟用的竹篙灣社區隔離設途宿位亦將很快用盡。局方雖會調配人手協助政府加開更多社區隔離設途,但卻要以逐步減少非緊急醫療服務做為代價。

除此之外,李立業還特別呼籲已退休及無全職工作的醫護同業積極參與自選兼職工作,因為各個社區治療及隔離設途均需要大量人手提供照顧支援。事實上不久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曾對傳媒強調政府檢測、治療和隔離能力「不是無限」,而依現階段的情況看來當局確實無論人力、物力都跟不上最新抗疫需求。

別讓多餘人力物力閒置

不過,特區政府作為全港坐擁着所有公帑的最大僱主,目前真的已經善用手上一切資源了嗎?答案相信並非如此。譬如在大量非必要公共服務被暫停的當下,相關文職公務員無疑就可以調往接聽求助熱線,或者負責醫療站及檢測站的記錄工作。民政事務總署日前雖已新設「居安抗疫」熱線,但數量僅有100條,顯然尚未用盡當局可編排的人手,亦未必足以應付很可能急增的個案數目。

另一個例子則是日前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所指出的,全港各區現時都有不少體育館、社區會堂及學校已經關閉,因此政府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地方集中處理用快速檢測包初步確診陽性的人,好讓他們可以原地領取覆核結果,而非叫市民到沒有隔離設施的私家醫生診所或留在家中等候。

林哲玄。(資料圖片)

再如具備有近7,000架車輛的政府車隊,現在應該會有不少車輛因為公務員在家工作而毋須使用。與其任由它們投閒置散,當局為何不能夠改調它們前去負責其他有助抗疫的事情?像是當局建議初步檢測陽性者要用「點對點」交通方式前往急診室以避免疫情擴散,政府車隊理應充當此一角色,而非叫市民乘坐私家車或計程車了事。

配合私營部門事半功倍

退一步說,就算現有公共資源在抗疫重擔之前真的是不敷使用,特區政府亦能考慮向各個領域的私營部門求助。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民建聯衞生政策發言人梁熙便都提出,非政府組織轄下的度假村其實也可以用作做檢疫措施,從而避免陷入輕症或無症狀患者留在家居隔離的窘局。

另外,去年「防疫抗疫基金」下的創造職位計劃曾經聘用旅遊業從業員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提供運作管理及行政支援服務,此類安排兼備協助抗疫、利民紓困之效,理應進一步擴大及延續下去。同類思維甚至不妨考慮伸延去到別的層面,由當局租用某些條件合適的大型會所或健身室等被關閉場所以臨時改作其他抗疫用途,又或是聘請旅遊巴司機輸送物資或患者等。

隨着近日疫情升溫,用於抗疫的人手及資源難免變得緊張,在這背後固然有當局早先預備未足的原因,可是事已至此,主事官員更要盡快亡羊補牢,從速調配各類公私資源用得其所,不能浪費任何能利用的東西。既然政府與社會尚有大量閒置人員或物力,現時就不應用資源不足作為推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