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支援應積極 抗疫靠各界出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第五波新冠疫情下,公立醫院擠滿病人。但有市民指出,有私院拒絕接收有新冠病徵的病人,變相加重公院負擔。擾攘約兩星期後,醫管局和私家醫院聯會在周日(20日)具體商討公私營醫院協作安排。在香港危急存亡之際,私院應該更主動分擔公院壓力,政府亦可要求私院肩負更多責任。

有私立醫院拒絕有發燒等有病徵但未必是帶新冠病毒的患者求診,要他們到公院求診。醫管局近日亦再三呼籲私營醫護加入公院幫忙,但只有約110人願意協助,可謂杯水車薪。在食衞局向聯會致函期望私院慣常收症後,私院支援動作才見加快。

眼見公院爆煲 私院早應主動補位

公立醫院擠滿求診者,醫護疲於奔命,急症病人長時間等候,醫院要大砍非緊急程序,此等病人治療和復康無期。私院見狀應該分擔公院同業壓力,加快新冠和非新冠病人治療時間,同作抗疫。私院仗義幫忙,亦能激勵公院醫護士氣,共同迎難而上。

私院在抗疫過程也非袖手旁觀,它們承辦疫苗接種中心,在過去幾波疫情,透過公私營協作計劃為部分公院病人提供非緊急服務,例如骨折手術、剖腹分娩和腸鏡檢查等,加快治療和康復進度。由前年初至底,計劃超過1,500人參與,何兆煒曾批評醫管局轉介病人不多,「一兩位駐院專科醫生已足夠應付有餘」。

瑪嘉烈醫院在急症室外,架起帳篷及加設暖爐。醫護在現場照料輪候病人。(陳永武攝)

然而,第五波疫情兩三周內急轉直下,私家醫院的支援不夠主動積極,可以做的還有更多。何兆煒強調私院難於接收新冠病人,因為私院少有負壓病房,亦曾有私院有人確診,令很多同事要檢疫,影響服務。當下私院防感染設備或許不及公院,擔憂院內爆疫尚可理解,但私院可否接收康復中的新冠病人?他們的傳染能力較低,私院的風險相信可控。

醫管局和聯會終於在周日具體商討,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周一(21日)表示過去兩日與私院商討轉介病人,業界反應正面,細節仍在商討,預計兩三日內成事,大方向是由私院接收部分療養及康復治療的病人,以及需要放射治療及洗腎等日間服務的病人。私院的配合可以亡羊補牢,但若果它們早一點提出,坊間給它們的是掌聲而非罵聲。粗算私家醫院床位量有近5,000張,假設本身佔用率有六成,那仍有餘下2,000個床位可以接收公院病人,紓緩鄰近醫院等候入院隊伍。事實上,13家私院當中兩家要根據批地條款撥出兩成床位做低價床位或應付政府需要,該兩院有否主動聯絡鄰近的公院接收適合的急症患者,還是任由剩餘床位空置?

政府長遠須檢討私院角色

私院拒收新冠病毒不是第五波或疫情以來的事,他們一般拒收高傳染性疾病患者。這個差別反映醫療保險和醫療制度的長久問題。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曾於去年指出,外地買醫保者眾,部分私院會提供可治療傳染病的服務,但本地私院着重牟利和帶來住院病人的專科服務,故少放資源在傳染病設施。疫情之後,香港的私院角色必須徹底檢討,最直截了當的做法是在為私院續牌時,要求在指定時間內新添防感染控制設備,隨後不可拒收傳染病患者,而日後政府批地給新營運機構時亦可加入此等條件。

大疫當前,各界切忌被動等候求助,而是用「見縫插針」的思維捕捉求助需要。私院會處理更多公院非緊急手術是好事,接下來的全民檢測,涉及大量人手和物流,單靠公務員和紀律部隊也不足夠,運輸物流界別的支援實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