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或許是台灣之鑑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烏克蘭危機惡化,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21日)晚上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親俄州份的獨立地位,並將派遣部隊進駐當地「展開維和任務」。即晚凌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回應表示,將繼續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問題,並期望盟友對俄羅斯採取「明確和有效」的措施。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一致表示強烈譴責後,所謂的制裁措施亦陸續推出。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與所謂的烏克蘭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茨克人民共和國進行投資、貿易和融資。歐盟則承諾將對此作出一致回應,並對當地實施制裁,其中德國提出了擱置北溪2號,然而到底這些措拖是否如澤連斯基想像的「明確和有效」措施似乎仍有待判斷,但目前可見則是烏克蘭陷於單打獨鬥的局面。

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領導人在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出席總統普京簽署承認獨立地位外交文件的儀式。(Alexei Nikolsky,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依賴不會出現的援軍

澤連斯基兩日前(20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發言可謂言猶在耳。當時他形容烏克蘭多年來都是充當歐盟的「歐洲盾牌」,為歐洲阻擋俄羅斯的威脅,呼籲國際社會為了有效壓制俄羅斯需為烏克蘭提供新的安全保證,情況就儼如他以為烏克蘭早被視為北約的一份子。他甚至可能假設一旦俄羅斯部隊進駐烏克蘭的領土,西方「盟友」便會果斷採取措施,不會對烏克蘭見死不救。

然而,眼前英、美、法、德等國家未見明顯動作,很可能再一次說明澤連斯基只是一廂情願。而一直在烏俄問題上表示站在烏克蘭一方的美國,初步亦只是提醒澤連斯基應考量盡快離開烏克蘭,避免成為俄羅斯部隊「斬首行動」的目標。

種種跡象都說明,烏克蘭當日以為可以借助西方國家的支持與俄羅斯抗衡,但他等待的只是不會出現的援軍。如今之計只有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與俄羅斯盡快尋求僅餘的對話空間。

2月19日,烏克蘭傑巴利采韋(Debaltseve),該地區由親俄勢力控制,民眾登上火車撤離到俄羅斯。(Alexei Alexandrov/美聯社)

烏克蘭是活生生的一課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曾說,假如西方國家不能保證烏克蘭的安全,亦將等同於宣告台灣的安全可以受到威脅。在這個時候,不單止烏克蘭當局需要拋開對於西方國家不切實際的想像,這次危機似乎亦值得與中國大陸一海之隔的台灣當局引以為鑑。

近年台灣民進黨政府以為在美國的庇蔭下,將會得到美軍以至其他西方國家的安全保證。台灣當局或許以為一旦兩岸出現軍事衝突的時候,美軍駐太平洋的艦隊將會協防台灣,為台灣抵禦「外敵」。然而,當眼前的烏克蘭位處於歐洲,與德、法等國家只是一鄰之隔,都可以被拒於千里之外,台灣政府又如何期望可以得到軍事援助?

台灣近日邀請了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訪問當地,台灣假如看到烏克蘭目前的情況,又是否仍然要一意孤行?各國不願意碰烏克蘭這趟渾水的現實,對於台灣的意義不言而喻。

蔡英文1月1日在台總統府內發表2022年新年談話,她表示持續走向世界、維持經濟發展動能、鞏固社會安全體系,堅守國家主權,是2022年穩定執政的四大主軸。(台總統府供圖)

澤連斯基錯判形勢後,他作為總統即使要在西方國家協助下逃離烏克蘭,相信絕不困難。然而戰爭一旦發生,平民百姓卻需要為這些誤判而慘受戰火摧殘。烏克蘭的局勢對於那些自以為可以左右逢源的政府,是非常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