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差餉改制只是稅改的起點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星期三(2月23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在演辭建議修改本港差餉制度,提出未來住宅差餉僅限自住物業獲得寬減,同時又會引入累進計算制度,向應課租值超過55萬元的住宅物業徵收更高比例的差餉,希望藉此反映「能者多付」原則,預計約有4.2萬個單位會受到影響。

由於相關修改牽涉差餉物業估價署資訊科技系統的重大改動,政府預料要分階段落實上述修改建議。自住物業差餉寬減限制先於2023/24年度開始執行,累進住宅差餉計算制度則等到2024/25年才引入。當局暫時建議以應課租值55萬元與80萬元為分界點,三級分別徵收5%、8%與12%差餉,日後會再就細節及時間表諮詢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的意見。

陳茂波估計,康怡花園等中產屋苑,不會受到累進差餉影響。(資料圖片)

重新審視空置與增值稅

正如陳茂波在演辭所言,新一波疫情來襲令本港企業和市民普遍仍面對財政壓力,故此「暫時仍不宜調整利得稅及薪俸稅稅率」,但差餉本來就屬於一種稅項,而今次政府敢於撼動比現行15%標準稅率歷史更為長久的5%差餉徵收率,可見整體的稅制改革其實亦遲早要被提上議程。

除了差餉改制之外,今次《財政預算案》還設立了10萬元住宅租金開支扣稅項目,希望藉此能減低未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負擔。有關安排可以作為未來稅改起點,進一步考慮以往討論過的物業空置稅、資產增值稅等稅種,這樣更能達致公平分配,以至兼收調控樓市、增加庫入之效。

林鄭於2018年6月提出一手樓空置稅,但在商界反對聲音下觸礁。(資料圖片)

利得稅同樣有累進空間

另一方面,隨着全球最低稅率推行在即,港府與其只向受影響的幾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溝通,倒不如趁機全盤檢視利得稅制度,跟差餉一樣引入累進計算制。事實上政府近年幾乎恆常推出利得稅稅款寬減措施,2018年起又推出所謂「兩級制」讓法團及非法團業務首200萬元應評稅利潤的利得稅稅率減半,導致有效稅率計算變得更為複雜,而全球最低稅率正正是採取有效稅率作為計算門檻,故此改為累進制取代上述安排方才是真正符合簡單稅制原則。

2006至2007年間,港府曾經進行一次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最後報告反對開徵累進利得稅的原因之一是「這做法與現時國際間減低直接稅的趨勢背道而馳」,然而今天國際加稅趨勢明顯與當年的理據相反。況且今次《財政預算案》將上一財政年度預算結果由赤字修訂為盈餘,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利得稅收入較預期多出324億元,亦從側面說明本港的利得稅存在局部上調空間。

陳茂波從前年開始便在《財政預算案》演辭提出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提高政府收入,去年則稱會在「適當時開展深入討論」以尋求共識,今年更加重複了完全相同的說法,可是兩年多明明已經足夠差餉改制落實了,究竟要什麼等到時候才是適合開展深入討論的時機?無論要做什麼事情,最「適當」的時間,從來都是現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