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護料援港 分工分流為關鍵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自1月爆發以來,至今個案已累計20萬宗。更令人憂慮的是,數以千計的院舍護理人員和前線醫護人員都因為染疫而要暫時退下工作崗位,令本來已經瀕臨崩潰的公共衛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

面對當前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周日(27日)在網誌表示,社署正緊急向內地試行直接聘用1000名為期3個月的臨時合約照顧員。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日前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亦提到目前醫療體系已不勝負荷,冀望中央能夠派出以千人為單位的醫護人員援港協助解決目前的燃眉之急。如果這個時候內地醫護可以援港,將會香港抗擊今次疫情重大助力。

源志敏表示,醫院除了病房外,走廊、非臨床部門、醫生休息室、醫院餐廳,全部都出動以安置病人,慨嘆情況已十分嚴峻。(受訪者提供圖片)

堅守「生命至上」的原則

香港醫療體系人手短缺的問題早已存在,只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過去「十個煲七個蓋」的情況變得更為嚴峻。不少公立醫院病床爆滿,醫護承受着極大的精神壓力。早前就有深切治療部病房醫生表示,有需洗腎的染疫者因未能等及醫療照顧而離世。即使醫管局已多次呼籲輕症患者切勿前往急症室求醫,但實際的病人數目始終都並非目前的醫療體系可以消化。呼籲病者自救就只能減少一時之間醫院的壓力,為今之計只有盡快引入「救兵」,避免更多病人因為人手不足的問題而延誤治療。

醫管局和勞福局分別表示正尋求內地醫護協助,部份醫療公會組織卻表達了一些疑慮,認為香港與內地運作模式、習慣等不同,更謂「出現醫療事故,也無從追究問責」,因此質疑成效有限。的而且確,這些觀點值得考慮,尤其是內地醫護與香港的醫療體系都可能需要面臨銜接問題。然而,當目前公立醫院及院舍的情況已經尤如「戰時狀態」,無數的病人都正在等候適切的照顧,甚至部份長者院舍都因為人手問題,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連進食三餐都不能得到保障,在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先以老弱傷病的福祉為大前題?

而且問題的關鍵在於內地派出援港的醫護是屬於日常護理,還是其他醫療輔助人員?假如內地援助的醫護可以做到照顧輕症病者,又或者能夠擔當目前短缺的長者照顧工作,而香港本地醫療體系的醫護人員則可以更集中地處理各種重症病者,這些醫療支援都將大大減輕香港目前醫療體系的負擔。

解決困難往往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方案。事實上,就算內地醫護未必可以在一時三刻之間全面配合到香港醫護的救治工作,但至少在照顧一些輕症病者時,這些人手始終能夠騰出一定醫療資源,讓更為危急的病者得到應得的治療,都是應該當機立斷的措施方案。(香港01記者攝)

認清當前困難的癢處
不要讓問題拖延救治

醫護人手已盡是力竭筋疫,但這一波疫情估計還未到高峰,不難想像假如疫情在及後幾星期繼續以幾何級上升的趨勢發展,香港醫療體系亦定必完全土崩瓦解。如果社會仍然不認清事有輕重緩急,認清楚病人的福祉是所有事的大前題,香港亦必然再次錯過處理問題的時間。

燃眉之急的問題是適當地處理好人手安排,及後再去思考如何讓內地醫護在短時間內適應香港的醫療體系和程序。而特區政府上周四(24日)已修改《緊急法》,賦權政務司司長豁免部分牌照或註冊規定,相信是為內地醫護援港舖路。這個時候特區政府就更應盡快公佈更多詳情,讓香港的醫療體系可以及早作出配合,研究怎樣適當地分工。

解決困難往往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就算內地醫護未必可以在一時三刻之間全面配合到香港醫護的救治工作,但至少在照顧輕症病者時,這些人手始終能夠騰出一定的醫療資源,讓更為危急的病者得到應得的治療,值得政府盡快作出相關安排。而在當前抗疫尤如戰場之際,有着清楚的問題意識就尤其重要,沒有人手就處理人手問題,欠缺醫療物資則盡快與內地商討,現在不能再是苟且於旁枝末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