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案例漸生 復陽上班需有區別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持續將近三個月之久,至今累計逾一成人口經核酸檢測或抗原快測確認曾感染新冠病毒,更有學者專家根據數學模型推算現時可能已有近半港人染疫。隨着本地疫情擴散、染疫人數上升,近日社會亦陸續出現不少康復後再確診的「復陽」個案。

感染個案「復陽」成因不一,既有可能是本身病情反覆或測試結果誤差所致,也有機會是患者初癒後體內病毒未根除引來後續復發。此外,對現在新一波疫情主要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來說,過去曾感染新冠原始病毒株或Delta等其他變異株的人,也沒有特別強的抵抗力。

自然免疫不能取代疫苗

感染病史無疑能增加一個人對特定病毒株的抵抗力,但是新冠病毒變種繁殖能力甚高,所以市民絕忌以為染疫後就沒有感染其他變異株的風險。況且抗體數量是會隨着時間不斷下降,加上愈來愈多研究證明病毒將帶來一定後遺症,也說明了所謂「自然免疫」難以替代接種疫苗。

今年1月,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社區傳播實時評估(REACT)」計劃在發現當地疫情傳播達到了新高峰的同時,便察覺到高達64.6%的回報病例表示過去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該校與巴西塞爾希培大學新近的一項聯合實證研究,亦發現前線醫護人員組別「復陽」率可達7.9%

儘管本港接種疫苗比率近月有了明顯改善,但到本星期二(3月15日)為止,12歲以上市民仍有約60萬人完全沒接種任何疫苗。二次確診或「復陽」個案的出現,希望足以提醒當中抗拒接種疫苗者正視「自然免疫」並不可恃的現實,並讓他們改變初衷盡快前去接種疫苗。

不少學校早前也有安排接種疫苗外展服務。(張浩維攝)

復陽上班安排忌一刀切

另一方面,多數「復陽」人士都只會出現輕微以至零病症,體內病毒殘量之低亦未必有足夠傳播能力。在防控疫情工作及社會日常運作皆欠缺人手的當下,只要他們並非同時出現明顯病發症狀,並且可以確定非首次感染Omicron的話,容許他們繼續工作上班也是迫不得已之舉。

上星期五(3月11日),公務員事務局最新指引訂明,自上個月底起確診後康復的政府僱員,即使未來測試「復陽」亦得繼續如常上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其後在抗疫記者會表示,有關安排已考慮專家風險評估及城市運作需要,卻沒回應其他市民是否應該同樣適用。

林鄭月娥現時每日主持抗疫記者會。

不過,政府對「復陽」者問題欠缺詳細解說,有可能令社會誤解任何「復陽」者都能如此「一刀切」處理。事實上就連局方的指引本身,亦無明確交代再現明顯病症或此前感染非最新變種者是否要區別對待。當局必須盡快補足相關規定並作公開說明,才能防止這類人士貿然復勤增加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