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逐漸走向復常 政府汲取教訓了沒?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新冠個案連續幾日大幅度下跌,港府向九個國家實施近三個月的「禁飛令」亦在周五(1日)起取消,可以預期香港的抗疫策略亦將進入新的一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預告「防疫服務包」將於周六(2日)起開始在全港18區派發,目標在七日內完成有關工作,屆時市民可以利用這些測試包進行自我檢測並申報,政府亦能更掌握香港現時正處於的感染水平。

疫情雖然相對回穩,特區政府卻沒有鬆懈的空間。當前疫情回穩可能只是因為市民未有呈報而出現的數據滯後假象,同時亦可能是第六波疫情衝擊香港前短暫喘息空間,因此政府更應在這個時候把握時間建立各種抗疫工具,完善好各種資訊、物資發放管道。市民亦應以社會利益為大前提,盡快配合政府策略應檢盡檢,在社會層面做好疫情掌握的工作。

把握時間建立抗疫工具

事實上,第五波疫情之所以令香港過去兩個月大受困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區政府一直以來都未有以有備無患的心態應付病毒對香港的影響。單單是社會一直強調做好的全民檢測,政府至今仍然未有全盤準備;加上疫苗接種比率又一直在長幼群體中持續落後,護老院舍的應變、抗疫工作又過於緩慢,甚至是連醫療隔離措施都曾經極為不足。這些都是令香港過去幾個月出現過百萬感染,造成超過七千人死亡的原因。

所以目前政府雖然可以放寬一些航班回港,甚至目標在本月21日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拖,然而這段時間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各種抗疫工具,以至設立恆常機制,應付一旦個案急升的情況。特區政府將於周六起派發防疫抗疫包,其實這行動正好是應付下一波疫情的基礎建設之一。正如林鄭月娥早前埋怨,香港的社區網絡未能如內地般有效,在全民檢測或隔離的時候做到物資支援和派發的功能,因此全民檢測一直只聞樓梯響而未能落實。今次的抗疫包派發正好是政府小試牛刀,利用好這些管道都是有助未來應付疫情,迅速地作出應變的不二之法。

單單是社會一直強調做好的全民檢測,政府至今仍然未有全盤準備;加上疫苗接種比率又一直在長幼群體中持續落後,護老院舍的應變、抗疫工作又過於緩慢,甚至是連醫療隔離措施都曾經極為不足。這些都是令香港過去幾個月出現過百萬感染,造成超過7千人死亡的原因。(資料圖片)

除此之外,政府亦應該盡快完善整個抗疫策略,把抗疫變成恆常工作一部份。當中不但要考慮到如何有效有序動員公務員參與抗疫,甚至要提升政府從決策層面到執行,又或者社區支援等各個範疇的準備,以免本港再次遭到下一波疫情衝擊時,種種抗疫措施又顯得力不從心。

慎防第六波疫情的衝擊

世界衛生組織周四亦更新了《新冠病毒戰略準備、準備和應對計劃》。總幹事譚德塞指出,目前毒病可能循三個途徑繼續發展,包括在第一種情況,病毒將繼續變種,但隨着感染率以及疫苗接種,群眾的免疫力會增強,而病情嚴重程度都會降低;而第二種情況則是,病毒在未來將變成更弱的病毒,屆時民眾或者已經不再需要接種加強劑或研發新的疫苗配方。然而,最後一種發展方向,亦是最壞的情況,則會是新冠病毒演將變出更具傳染力和更致命的新變種病毒,屆時目前已生產的疫苗就會變得無效。

港府向9個國家實施近三個月的「禁飛令」亦在周五(1日)起取消,可以預期香港的抗疫策略亦將進入新的一頁。(歐嘉樂攝)

其實不論目前病毒會向哪一種路徑發展,目前都是難以預料,所以世衛都呼籲各國應繼續監測以及追蹤病毒演變。在這種情況下,市民就更不應掉以輕心,以為一切已陸續回復正常,收到政府的抗疫包更應配合措施,主動呈報個案。而香港作為回應病毒Omicron最差的地區之一,更是不能讓因為這一波疫情而去世的市民白白犧牲,當務之急是繼續做好所有應變機制,把應該預備的物資、設施、人手都做好計算和籌備,繼而慎防第六波疫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