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應反思匈牙利與塞爾維亞的大選結果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東歐國家匈牙利及塞爾維亞近日分別舉行大選,在任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án)及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都以高票連任。

匈塞兩國近年的政治取態非常相似,歐爾班和武契奇對俄羅斯的政策相較友好,同樣親近中國,比起以所謂人權自由為核心的價值觀外交,兩國都更注重於現實面,這使得它們與歐盟及西方在眾多問題上的立場並不一致,尤其是匈牙利同時還身為歐盟及北約成員。然而,兩國大選的結果再次清楚地向歐洲反映,兩個政府的取態都有着該國的主流民意支持。

2022年3月15日,匈牙利反對派支持者在布達佩斯舉行集會,質疑歐爾班的「親俄」立場。(Getty)

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特立獨行

即使最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令歐爾班和武契奇都被對手攻擊,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付和歐盟主流的作風。雖然兩國都譴責了俄羅斯的軍事入侵行為,但同時卻又反對制裁。塞爾維亞並沒有為了加入歐盟而作出太多改變。早在去年武契奇已表示,塞爾維亞雖然仍然希望入歐,但已沒有以往的熱情,也不想因為入歐而放棄與中、俄任何一國的關係。即使在3月大選時,武契奇仍不逃避問題,強調維持軍事中立對塞爾維亞是最好的選擇。

歐爾班亦沒有對歐盟路線唯唯諾諾,他堅持不會讓匈牙利家庭為了制裁而付出代價,繼續購買俄羅斯能源,並反對歐盟拒絕以盧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決議。他也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或經過匈牙利境內運送武器到烏克蘭,強調為了避免將國家捲入戰爭。他當選後甚至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對手」。

除了在最近在俄羅斯問題上,匈牙利及塞爾維亞兩國過去圍繞歐盟所關心的中國問題也有自己的一套。即使面對歐洲普遍反對,兩國都積極引入中國資金,由中國支持貫穿兩國的匈塞鐵路的塞爾維亞段更在上月通車,匈牙利更在歐盟會議中多次否決歐盟就所謂香港人權、新疆問題等對中國施壓。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2022年4月3日在該國首都貝爾格萊德,宣布自己在大選中勝出。(AP)

歐盟應正視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民意

很多西方政客批評歐爾班和武契奇專制,匈牙利的反對黨批評歐爾班以改動選區等方法操縱選舉,亦有人批評武契奇任內獨攬大權。不過選舉結果都清楚反映,兩人的勝利並非僥倖。由歐爾班領導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Fidesz)得票54%並成功拿下國會三份之二席任的絕對多數,而由六個黨組成的反對聯盟卻只拿到35%的票,相差近20%;另一邊,武契奇則以58.6%得票便成功在第一輪選舉勝出,大幅拋離次名波諾斯所得的18.32%,並成為該國歷史上唯一連續兩次在第一輪總統選舉便勝出的候選人。

不管歐盟多麼不歡迎他們的行為,但卻無法否定這是兩國人民的選擇。西方總是習慣將一些不合他們理念的領導人標籤為「獨裁者」,但並非所有國家的民眾都有着與歐盟或西方主流相同的利益立場和價值觀。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動戰爭雖然應該被譴責,但他在俄羅斯國內得到不少民眾支持,認為能加強國家安全,即使俄羅斯可能並非如西方的民主社會,但這部分的民意並不可能全為虛假,將普京「妖魔化」並不能解決當下的矛盾。另一個例子是,西方近年喜歡將中共與中國人割裂,無視中共得到民意的廣泛支持,也是同樣的道理。

塞爾維亞雖然不是歐盟成員國,但一直有進行申請入歐的程序。藉着歐爾班和武契奇的大勝,歐盟和西方應該認真反思考,為什麼他們眼中專制保守的立場也得到民意支持。只將不合乎自己取態的政府領袖標以「獨裁者」或妖魔化他們,最終不單不能解決政治問題,更令自己口中的民主價值顯得只是偏執的意識形態,這對於民主本身絕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