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終局不可逆 控煙藍圖須早定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由政府成立的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下稱吸煙委)日前提出《煙草終局約章》,建議來屆政府訂立「煙草終局」策略、全面加強煙草稅與禁煙區等控煙措施,以及訂立將2030年前將本港吸煙率降至5%或以下的清哳目標,繼而啟動全面禁煙程序。有關約章已經獲得逾16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簽署支持,建議亦已電郵給行政長官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

另一方面,去年10月通過的《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將於本星期六(4月30日)生效,屆時本港任何人士皆不得進口、推廣、製造、售賣或為商業目的而管有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產品及草本煙。不過,有關法例並無直接禁止吸食另類吸煙產品,社會亦一直有意見認為取締另類吸煙產品對於減少傳統煙民助益不大。

煙民不減反增源自政策乏力

政府統計處於2019年4月至7月期間進行過有有關香港人口吸煙情況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結果顯示15歲以上人士習慣每日吸食香煙及在統計時有吸煙者佔比分別高達11.1%與10.2%,比較2017年6月至9月上次同類調查的10.8%與10.0%均有輕微提升。在此期間,港府曾經擴大煙包警示圖象要求,但吸煙委與香港大學的合作研究卻發現相關措施並未能顯著促進戒煙。

另外在2018年5月,食物及衞生局發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當時訂下在2025年或之前須實現「15歲或以上人士現時吸煙的比率相對減少30%」的目標,可是去年10月局長陳肇始發表網誌稱「立即展開後續工作……把吸煙率進一步減至7.8%」,竟用上了2019年的數字來作標準,儼如無視此前兩年回升的吸煙率。

與吸煙率不減反增相輔相成的是,今屆特區政府任內許多控煙措施無甚進展。不論2007年實施室內地方全面禁煙,抑或從2016年起分階段將公共運輸設施指定為禁煙區,它們都是往屆政府所訂下的政策。還有《應課稅品條例》下的煙草稅稅率於2014年修訂過後,亦係經過八年餘的時間沒有再作調整。既然控煙措施未見寸進,成績不進反退根本是可以預期的。

全面禁煙是最有效改善市民健康的做法,卻會觸及如煙草商等持份者的既得利益。(資料圖片)

邁向無煙社會已是國際趨勢

況且早在2018年10月,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論壇節目就說過不排斥制訂全面禁煙的長遠目標與藍圖,並且提到有外國例子是訂於2025年全面禁煙,藉此佐證自己所言「就算有禁的地方都是好遠期的禁,不是明天禁、不是來年禁」,結果時間已經過了一半、距離2025年愈來愈近,香港依舊連邁向無煙社會的時間表都沒有完成。

甚至連近期肆虐的新冠疫情,也都是一個提醒我們應該盡快考慮全面禁煙的理由。上個月初,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便發表了合作研究成果,指出一個終生吸煙的人患上新冠肺炎風險將增加19%,重症風險更會增加48%,而且這些風險跟吸煙引發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無明顯關係,說明無煙社會確實有助減緩疫情擴散。

近年其他地區在推進無煙社會已經有很大進展,譬如今年馬來西亞、紐西蘭與丹麥便分別在推動立法要求2005年、2008年及2010年後出生者全面禁止吸煙,可見全面禁煙無疑屬於國際趨勢。未來的管治者出於保護公眾健康考慮,必須立刻加強禁煙工作力度、設立邁向無煙社會的時間表,尤其是得確定「煙草終局」劃線年限,不能夠再因懼怕煙草商與煙民的反對怠慢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