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陷滯脹 小心經濟硬著陸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各大主要經濟體鄗日陸續公布第一季的經濟數據,反映全球經濟已經漸漸步入滯脹環境,原因是高通脹以及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經濟倒退。

全球通脹升溫已成為趨勢,在二十國集團之中,只有中國、印尼、沙特及日本四國的通脹水平未達至4%以上,即使在這些通脹水平較低的國家當中,也漸漸出現通脹升溫的壓力。經濟增速放慢亦是普遍現象,美國及歐盟第一季GDP按季分別出現1.4%衰退及0.2%增長,顯示先進地區的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即使是亞洲地區增速比較高,但很多國家同時都受到高通脹的影響。在二十國集團之中,GDP按年增長速度快於通脹按年增長速度的只有中國、印尼及沙特阿拉伯三國而已。

全球緊縮經濟勢「硬著陸」

由於供應鏈持續受阻,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推高了全球能源價格,早在這些數據公布之前,很多人已預期今季經濟數據並不理想。而且,第一季出現的各種經濟問題都非短期可解決的問題,將持續困擾全球經濟。以俄烏戰爭為例,戰事本身已持續兩個月以上,而且未見平息的跡象。即使戰事能在短期內終期,但俄羅斯在經濟上已全面與西方破裂,西方也難言會很快取消對俄的各種經濟制裁,因此石油及天然氣所引發的通脹問題,以及對其他供應鏈的阻礙在年內也難以解決。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表示,若供應鏈中斷的情況持續,可能會重現1970年代的滯脹環境。(路透社)

此外,中國受困於疫情復發的問題亦難以在短期之內解決。Omicron的傳播能力遠比以往的變種要高,而內地不欲任由病毒傳播而繼續堅持採取「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防疫環境在短期內不似會有太大改變,因此可以預期今年內地一些城市仍可能斷斷續續需要地區性地封鎖,情非得已下對經濟復甦及供應鏈都會有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先進經濟體為了壓抑高通脹都矢言要收緊貨幣政策。過去數月美國聯儲局不斷釋放即將大幅度加息和縮表的訊號,歐洲央行雖然尚未加息,但仍預期今年稍晚將可能加息。先進經濟體之中只有日本堅持維持負利率政策不考慮加息。先進經濟體急急緊縮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也勢必帶來衝突,再加上通脹很可能持續高企,今年全球經濟很可能會「硬著陸」。

經濟緊縮很可能不似預期

全球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一邊增加,但也許不全然是壞事。西方央行雖然此刻矢言以加息等方法應對高通脹,不過一旦經濟下行明顯的話,很可能會快速地調整方向,甚至倒轉頭重新推行貨幣寬鬆政策。

就以2018年為例,在10月之前美國聯儲局以美國經濟良好為由,因此認為即使當時中美之間尚在貿易戰,仍應該加息。不過從10月開始,美股經歷了數年未見的暴跌一直至12月底,加上經濟數據快速轉差失業率有走高的傾向,美聯儲不單中止加息,甚至還要在2019年三次減息刺激經濟。

回顧整個二十年聯儲局調息紀錄,就會發現加息是慎重又慎重。

而且,從歷史數據而言,美國每次息率周期中,息率頂峰都要比上一次要低。例如2018年的頂峰為2.5%,而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頂峰為5%,2001年則高逾6%。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因為美國政府的債務愈滾愈大,再加上每次貨幣寬鬆後都無法有效收回增發的貨幣,因此加息的代價其實愈來愈重,一旦息率太高,美國政府不得不付出更多利息,大大增加舉債增加現金的難度。現時聯儲局的官員預測中性利率為2.5%,這其實已是2018年的峰值。但今時美國國債比起2018年有增無減,聯儲局的資產表也增加了近七成以上,要重回2.5%其實是困難重重。

本周一(3日),政府統計處公布本地第一季GDP預估下跌4%,主要由於經濟因疫情而封鎖所致。而本地通脹近幾個月都維持在1.5%至2.4%相對較低水平,只要能控制好疫情,香港對於加息可能帶來的經濟衰退其實亦無需過度恐慌。相對而言,假如美國及西方國家真的快速再陷入衰退而重啟貨幣寬鬆,則很可能會再打擊到美元的信用,即使未有貨幣足以取代美元,但其價值也定會產生動搖。屆時香港也應該重新再思考是否繼續維持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