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借」公務員優勢是開啟新篇章助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公務員向以效率昭著、誠實廉潔、堅守法制、工作勤快、不偏不倚、竭盡所能,在香港和海外都享有良好聲譽與信譽,是港府政策的執行者、推動者。

5月8日,第五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在「一人模式」下順利舉行。唯一候選人的前政務司長李家超在共有1428人投票中,獲得1416張支持票,支持率高達99.2%當選下一任香港特首。

來稿作者:陳文坪

李家超當選後在記者會上強調,除了組建新班子外,上任後會優先處理房屋問題。他也重申,政制改革並非其工作的優先專案,但《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就一定做,他會與政策局及法律專家研究實際內容,適時推進。

首要急務是立竿見影

其實,無論是房屋問題或第23條立法,都不是新一屆政府的首要急務。前者是一個須長期規劃、謀劃的,並且還須時間建造的,非短期就能馬上解決的問題;而後者並非新政府一上台就須馬上推動的工作。比23條立法有更迫切性的要務等著特首、港府去推動與進行。

「土地房屋提速提效提量、強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關懷社會和青年」是李家超在4月29日所公佈的四大競選綱領。在這四大政綱中,為土地房屋供應提速提效提量,對港府、港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但短期內是無法達到的目標。需要中長期的計畫及有序展開建造。

至於如何提速提效提量的「三提」,他沒有詳細說明如何去達到此目標。換言之,這只是大綱,沒有所謂的量化可參考。如可用數字說明,讓港人可以更清晰港府未來的施政。也可檢驗政綱是否可實現,會是更符合港人的訴求。不過,在「未有配套的公屋項目上,容許居民選擇是否提早入夥」,是不適宜,也不切實際的。這將影響整體建設速度,也讓外人、港人造成不同觀感,甚至造成「欲速則不達」的現象。

社會怨氣尤在 推政策要謹慎

在港府體制裡,保安局長出身的李家超應比誰更清楚,2019年修例風波所引發的社會動盪的「內在因素」,加之《國安法》、《新選舉法》等短時間內在港施行,多事件所累積一起,加深了社會裂縫不斷擴大,失職今時沒有很好的修補;許多怨氣還「彌漫」在一些港人心中,而難以消除。

李家超雖獲得有投票權的1428位選委近乎100% 投票支持,但不意味著他同樣獲得全體港人的支持。他從保安局長擢升為政務司長才九個月,談不上有驕人的政績獲得港人的青睞。更多的是其在保安局長任內剛強的態勢形象,反而是深入民心。

因此,李家超上任後,在自身還沒取得良好的執政成績,以及獲得大部分港人支持前,就冒然推動第23條立法作為港府的首要任務,其風險是須「賠上」自身的政治前途,以及港府的管治威信。不得不慎之,是不能重蹈覆轍的。

以效率與通關贏取民意

李家超當選特首後,不到二個月就得上任。組閣成了特首的先決條件。沒有政黨奧援的特首,在組閣方面,只能借助建制派政黨的支持。但各建制派也有自己的議程,不像民主社會自身的政黨可以上下協力。而香港選委中,許多都有團體、政黨背景,如何平衡或用人,說特首沒有難處是不可能的。可見,要在短時間內提高港府的執政能力,讓港人看到自身的領導魄力,李家超必須從四大政綱中「強化政府治理能力」著手,這也是四大政綱中一大領域相對容易彰顯執政的成績。

李家超出身於公務員,深知香港公務員制度早已建立起來。其公共行政效率也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在各部門用人得當,港府釋出「寬鬆」的工作環境,調動公務員積極性來促進施政的有力度是可預見的。只要公務員在執行政策上發揮效率,港府的治理能力在短時間內是能讓港人有感的。特別是在防疫方面,推動早日與國際社會連通,這是許多港人與企業界所期盼的;積極推進與大陸通關,這也是部分港人、中央所樂意的。兩者缺一不可。這就可以體現特首與港府的治理能力。

綜上所述,特首必須提振香港公務員士氣,加強與市民的溝通,為港人提供效率和成效兼備的服務,讓施政更加順暢,讓民意來「壓住」一些小集團的利益,以減少對施政的阻礙。充分「借力」香港公務員優勢來推動民生工程,是「開啟新篇章」不可或缺的助力。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