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得先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美國再次發生駭人聽聞的槍擊案。當地周二(24日)早上,一名18歲的持槍青年闖入美國德州一間小學襲擊校內的老師和學生,包括19名稚童在內至少23人死亡及多人受傷。消息指這名上周剛滿18歲的槍手是以合法的途徑購買槍械繼而犯案,而行兇後已被趕到現場的警員擊斃,其犯案動機仍有待調查。

美國一個月內已發生至少三宗槍擊案。總統拜登發表全國講話,質問國家到底「要讓這種事情一直發生到什麼時候」,呼籲朝野採取即時行動,不能夠再受槍械公司的遊說和影響。然而,表面上美國朝野一致譴責槍手的行為並呼籲應盡快通過槍械管制的法案,實情是槍械管制背後充斥着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拜登政府能否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做到「說到做到」,目前言之尚早。

圖為美國德克薩斯州尤瓦爾迪(Uvalde)2022年5月24日一所小學發生槍擊案後一名女子哭着離開社區中心。(AP)

躲避於法律背後的既得利益

槍械管制在美國充滿爭議。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不得侵害人民攜帶武器之權利」,「持槍權」屢被認為屬美國憲法賦予人民以武器保衛自己、防止獨裁暴政的權利,神聖而不可侵犯。而且最高法院在2008年哥倫比亞特區訴海勒案和2010年麥克唐納訴芝加哥案都分別接納了個人持槍權的憲法詮釋,後者更是裁定這種詮釋對州以及地方政府同樣有約束力。

但更值得指出的是,「全國步槍協會」(NRA)這些組織自80年代起便一直代表槍械業界和持槍人士,務求阻止槍械管控獲得通過,並提倡「持槍權」的觀念。他們多年來都躲在法律背後、出錢出力遊說官員、議員和選民,透過政治獻金介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選舉政治,尤其是支持反對槍械管制的候選人。因此,失敗的槍械管制法案目前已是不計其數,其中民主黨政府在2021年提出的兩個法案基本上都在受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行人止步、無疾而終。

全國步槍協會周年大會會場外,有民眾集會示威,要求收緊槍械管制。(視覺中國)

而且為求進一步確立美國「持槍權」屬不可侵犯的權利,這些槍械組織都不惜功本向法院提出訴訟,或者透過廣告和宣傳試圖影響美國社會輿論。現時仍然在審理階段的訴訟就包括,「紐約州步槍和手槍協會」在2021年向美國最高法院的入稟案,案件是為了挑戰和推翻在公眾場所的持槍限制。假如槍械組織一方贏得相關訴訟,預期更多的槍械將會合法地在公眾場合中出現。由此可見,既得的利益集團早已習慣躲在法庭和日常政治的背後,透過各種政治獻金、遊說、訴訟而導致改革無疾而終,而美國對這種的政治操作亦早已是習以為常,結果就是槍擊案仍然無日無之地發生。

關鍵是如何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

拜登對槍械案再度發生,聲言「經已厭倦」槍擊事件,並將這次大規模槍擊案稱為「美國的另一場大屠殺」,關鍵是如何衝破既得利益的藩籬。而到底拜登政府將有怎樣的板斧通過有關槍械限制的法案,目前不得而知。但誠如拜登在演說中指出,美國過去十年間已出現超過900宗的槍擊案事件,而根據數字美國購買槍械的美國人亦持續地增加,其中2020和2021年美國的槍械銷售量更分別是歷史上最高的連續兩年。這種情況就說明,美國除了要擺脫這些既得利益組織的障礙,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選民亦能反省自己亦是在助長這種不能改變的格局。所以當前美國的槍械管制問題就存在兩層的既得利益者,不但是包括槍械生產的業界,更包括熱衷於購買槍械的美國選民。

剛自亞洲之行回程返抵美國總統拜登在談及2022年5月24日發生的槍擊案時神情激動。拜登批評讓18歲疑兇買到槍是錯,並促民眾反槍。(AP)

管治者要照顧廣大民眾的利益,而當悲劇已成為常態,解決問題的動力又被現實的政治格局牢牢地鎖上,社會改革的希望就只可以寄託在掌握權力的管治人物身上。拜登在全國演說中問道:「為什麼我們願意忍受這場大屠殺?」這段說話不但是對美國的政治人物說,還有的是美國的選民。不分社會及政府,要衝破既得利益的結構,就看從政者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