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首相何必當戴卓爾夫人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英國保守黨周一(5日)選出新黨魁,外相卓慧思(Liz Truss)一如選前調查所料打敗前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將接任約翰遜成為保守黨黨魁及首相。

伴隨卓慧思上任的,是一連串民生經濟問題。英國因經濟制裁而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潭,能源加上美國加息都令英國通脹屢創新高。而且整體經濟正慢性走向下坡,IMF最新分析指出今年首兩季GDP英國表現都將低於印度,預期將在今年被其前殖民地印度超越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面對嚴峻的經濟環境,卓慧思積極將自己類比作其政治偶像、前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甚至在多個場合下仿傚她的行為和裝扮,試圖營造一個有力解決問題的「鐵娘子第二」形象。

「戴卓爾主義」今日無用武之地

無疑,戴卓爾夫人在位時強而有力的領導形象,加上在福克蘭群島戰爭(阿根廷稱為「馬島戰爭」)中帶領英國人戰勝的往績,都非常適合於當下急需一個有力領袖的英國政壇。然而,神化戴卓爾夫人的政績對治理現在的英國沒有幫助。她的一套不單不能解決英國面對的問題,甚至乎今天英國許多經濟民生問題都是由她所埋下。

戴卓爾夫人的經濟政策簡而言之就是鼓吹「大市場、小政府」邏輯,主張公共事業私有化、市場去監管化、減稅削減福利,並打擊工會力量。戴卓爾主義亦即是將美國的新自由經濟主義移植到英國,與同期將日本國營鐵路私有化(即今JR)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沒有多少差別。

戴卓爾夫人(右)執政後,八十年代每年罷工宗數已降至1,000多宗,2000年後更銳減到年均百多宗,去年則僅剩81次。(資料圖片/美聯社)

戴卓爾夫人推出這些政策有其歷史背景,其「成功」之處不能複製至當下。當時英國有大量國企經營極低效率、長期虧損,而且70年代英國工會權力達至高峰,工會運動更是令多屆內閣倒台的直接或間接原因。惟英國奉行新自由主義至今多年,早已沒有多少國企可以私有化,福利也早已削減至民怨程度,現在再提戴卓爾主義根本無濟於事。

勿再留戀過去的「成功」

而且,戴卓爾主義到底能否算「成功」本身也值得深究。她卸任後十幾年裏曾多次上榜「英國人最討厭的公眾人物」前三名,可見其政策並不得人心。更重要的是,之後英國持續奉行甚至迷信新自由主義,產生的經濟問題更禍延當下。就例如現時英國人民對能源費用高企苦不堪言,而將英國電力公司從國營轉為私有化的正是戴卓爾夫人。公共服務過度市場化並影響了保障民生的能力。假如現在英國要再行戴卓爾主義,餘下不多可以私有化的公共服務就只有國民醫療系統(NHS),而一旦連醫療體系也全面私有化,英國人民將步上與美國一樣的醫療問題,基層將窮得連看醫生的權利也失去。

當下不少的經濟問題都是戴卓爾夫人執政時埋下的。例如現時英國人民對能源費用高企苦不堪言,而將英國電力公司從國營轉為私有化的正是戴卓爾夫人。(AP)

另一方面,英國過度迷信市場和去監管化令也是造成英國現時產業空心化的原因。資本只願意投資在金融等利益豐厚的行業上,對英國在科技研發和產業上沒有什麼建樹。現在還鼓吹戴卓爾主義,強調新自由主義的那套價值觀,根本就搞錯了英國經濟的問題,亦不可能令英國經濟得到重振。

英國政客對戴卓爾神話的迷信,跟香港精英沉醉於往日香港成功的方程式其實沒有多大差別。時至今日,很多精英還以為將以往的那一套新自由經濟主義照搬到現在,就可以解決香港的經濟問題,例如近來有很多人主張為樓市鬆綁以刺激經濟。既不知世界經濟環境已經大大改變,亦不悟今日香港貧富懸殊、社會利益矛盾尖銳化都是過往「成功」的代價。無論是英國還是香港,要真正改革都先要戒掉留戀過去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