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童只能看科學 疫苗通行證鼓勵接種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政府有意將「疫苗通行證」的涵蓋範圍由12歲或以上擴展至5歲或以上,詳情擬於本周公布,預料五至11歲兒童最後亦得接種兩針新冠疫苗才得進入餐廳與遊樂場等適用處所。有社會團體關注此一安排可能影響到兒童權利,也有意見認為兒童本身未必能經常自攜手機或紙本針卡。

關於未成年人接種疫苗,港府首先在2021年4月容許16至17歲接種復必泰疫苗,去到6月進一步改為12歲,而在年底科興疫苗也放寬至相同標準。後來今年2月面對第五波疫情時,當局又將接種復必泰與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分別降至五歲和三歲,及至上月再讓半歲至三歲的幼童可以接種科興疫苗,並且正在洽購復必泰兒童版疫苗。

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5月31日生效,5月29日在接種科興疫苗的沙田源禾路體育館,有不少人前往打針,料當中以打第三針佔最多。(張浩維攝)

幼童接種率低且確診佔比高

不過,在當局容許11歲以下幼童接種新冠疫苗半年後,他們的接種率至今明顯仍然存在改善空間。截至本星期一(9月5日),本港3至11歲組別人口的疫苗接種率就分別僅得第一針81.25%、第二針67.05%以及第三針13.54%而已,這跟12歲至59歲幾個組別的首兩針接種率皆超過九成半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此相對,近期幼童確診個案增加速度又的確要快於其他組別。今年4月的3至11歲組別呈報個案有2,773宗,可是8月已急增逾六倍至17,373宗,比較其他個案總數上升未足四倍高出許多,並且位列各個年齡組別之冠。若以每月個案所佔份額計算,3至11歲患者佔比更加已由4月的5.9%增至8月的9.3%,高於此年齡段人口比例的6.8%,情況實在不得不說令人憂慮。

剛好世界衛生組織上月更新了關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臨時聲明,當中重申疫苗有助於防止兒童或青年染疫、接種效益勝於風險,其副作用也不會高於成年人,而且特別強調學童接種疫苗還能夠減輕學校的防疫壓力,從而避免對他們的教育過程產生干擾。這些觀察全部都有充足科學研究佐證,相信值得本港社會各界認同。

誘因措施應當配合正面鼓勵

另一方面,儘管政府透過「疫苗通行證」針對幼童「谷針」無可厚非且有其必要,但是正如過去開放成年人接種疫苗初期情況所示,提供誘因其實不宜只用限制或懲罰性措施,而是應該同時配合一些正面措施才能相得益彰,例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設施可以考慮減免已接種疫苗兒童的收費,又或者立法讓受僱於私營企業的家長跟政府僱員可以看齊享用「幼童陪針假」。

除此之外,港府也需要思考如何去增加孩童使用「疫苗通行證」的便利程度。有立法會議員日前便建議在「安心出行」新增「親子針卡」功能,讓家長或照顧者可以將兒童接種記錄一併加入其中。在取得家長及當事人同意且確保不侵犯私隱的前提之下,當局甚至不妨改良場所管理者使用的「驗證二維碼掃瞄器」,讓它們增加其他便捷的識別方式來自動驗證接種記錄的選項。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任何「谷針」措施都不應該影響學童接受正常課堂教育。現時全港學校早已在教育局《學校健康指引》下實行「疫苗通行證」,毋須進行不佩戴口罩活動的學生雖獲豁免,但他們與教職員本來得每天進行快速測試方可回校,故此校園染疫風險無疑比較其他地方為低,相關的豁免安排完全有條件維持下去,也只有這樣才符合保障兒童權益的最根本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