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針」的重點在於如何做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周四(9月1日)開學日,但隨着疫情升溫,師生面對的挑戰仍然不少,教育局周二(30日)亦宣布一系列提高接種率措施。由11月起,中學要有九成學生打第三針才可申請全日面授,現時的門檻是第二針,而中小學生在10月起要完成三針才可參與體育或吹奏樂器等涉及除口罩和身體接觸的課外活動。

醫學專家早稱打齊三針可以減低感染Omicron病毒的重症和死亡率,政府針對中小學生「谷針」合理有其合理。從年齡層看,3至11歲兒童第三針比率為11%,12至19歲青少年為53%,兩者都較成年人的七至八成低,最近一兩周政府匯報需要個別或全校停課的學校稍見上升,大概每天七至八家。再者,他們打齊三針後亦可減低病發後傳染保護力較低的同學和同住家人的機會。

教育局推出「學校疫苗接種」嘉許計劃,如90%或以上學生完成接種三劑疫苗,可獲金獎,80%或以上至不足90%則獲銀獎,70%或以上至不足80%則獲銅獎。(資料圖片)

全日面授課最有利學習

「谷針」有其需要,但辦法值得留意。政府曾於兩年前稱半日制面授可以「避免同學於午膳時脫下口罩,減低感染風險」,但午膳染疫的風險理應可控。不少中小學生正正在半日課堂結束後在外用膳,跟全日面授無異。從防疫角度考慮,能夠外出用膳的學生已經打齊三針或至少打了兩針加曾染疫,再加上所有學生每天快速測試,他們能及時測出染疫從而接受隔離的機會較其他人高。因此,學生回復全日面授課,未必增加校園播疫風險。

從學習效果來看,過往兩年不少師生也感受到網課的學習進度不及面授,小組活動、實驗和師生輔導學習也減少,更有基層學生更因為家庭空間狹小、網速低,連上網課也成問題。因此,盡快回復全日面授才是對學生學習最大福祉。

嘉許計劃弊大於利 谷針對象要弄清

當局另一招是接種嘉許計劃。學校學生的第三針接種率達七、八、九成就可分別獲銅、銀、金獎,獲獎名單會上網。有小學校長擔憂現時小學滿足兩針九成的目標已難,三針九成更難。即使中學生接種三針率相對高,有中學校長亦表示,打針旨在保障健康和社會責任,但局方此舉卻向家長及學校添壓力。

誠然「谷針」具體措施未必達致防疫,很多時候亦難免擾民,但只要措施有效,各界應當接受諒解,但在推動兒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種一事上,主要障礙不在學校而是家長。即使學校向家長力陳學生打針利大於弊,仍有少數家長不放心而拒絕好意,或者到最後一刻才給子女打針,拖低接種率,學校因在獎勵計劃不達標而被標簽只好喊冤。

港大醫學院團隊成員,左起: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助理教授(兼藥理及藥劑學系)尹旭輝、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陳慧賢、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黎子駿。(港大提供)

更好的做法是政府在這兩個月派員到校或者直接聯絡家長,直接向家長掃除疑慮誤解。例如接種復必泰後患心肌炎是不少家長擔憂給子女打針的原因,日前港大學者發現雖然接種第二針後出現心肌炎風險是無打針者的十倍,但第三針的風險較低,總體異常比例則有如中六合彩般非常低,接種益處比風險大。部分家長可能會選擇性吸取資訊,注重十倍比例而非異常機會率,需要醫護人員解讀。

此外,正如一些校長提議,政府應加派醫護人員參與到校接種服務,讓學生毋須爭相預約疫苗接種中心。上述做法較獎勵計劃更見實效,亦可減少學校之間比較,學校和家長之間分化。

今年開學殊不容易,校長師生要忙於應對多變的防疫措施,加上部份學校老師流失未齊班,移民潮多少也打擊教育氣氛,政府應在此艱難時期多加肯定學校的付出,減少各項無形壓力,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