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聲道|「一帶一路」機遇在前 香港「捉到鹿都唔識脫角」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8月最後一日,香港連續第七年主場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更加發表主旨發言,形容香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呼籲香港要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言論令到「一帶一路」再次成為香港社會的輿論焦點。但「一帶一路」真的為香港帶來無限商機了嗎?答案人言人殊。筆者以為「一帶一路」對香港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機會,全因香港「捉到鹿都唔識脫角」。

來稿作者:吳志隆

「捉到鹿都唔識脫角」(抓到了鹿也不懂得把寶貴的鹿角拿下來)是一句粵語俚語,意指機會在前都白白錯失。其實香港社會對「一帶一路」這個詞可謂琅琅上口,早在梁振英做特首的2016年,梁特首當年的施政報告多達40幾次提到「一帶一路」,但卻未見太多具體項目跟進落實。

其後的林鄭月娥到現在的李家超,每一屆政府都強調「一帶一路」對香港是黃金機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也是年年行禮如儀。但其實「官熱民冷」,社會大眾普遍知道「一帶一路」,但關心者罕,真正將生意做到沿途國家的商界公司十無一二,更說不上對香港整體經濟帶來明顯實惠。政府再三強調「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竟給人不過如此的感慨!

國家困難 香港機遇

這種感慨很大程度來自於香港自身錯失機會。特區政府有必要先搞清楚「鹿在何方」。國家拋出「一帶一路」這個立體且宏大的戰略,是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下,結合歷史經驗與當前「歐美圍中」的國際格局所做出的戰略部署,希望當代中國可以在複雜且不友善的國際環境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但這種希望對於長期受到歐美「重點關照」的中國,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有明顯的困難。

國家的困難便是香港的機遇!若香港的執事者可及早用具有歷史高度的眼光來看,便可領會中央再三強調的「任何一個內地城市所不能替代的獨特優勢」,其實就是百年來的國際經驗與聲譽,還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香港若能及早深耕「一帶一路」,今天或已可見規模,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等方面都有優勢,這是老生常談,但過往所謂「背靠祖國,聯繫世界」主要發揮對歐美市場的作用,香港對一帶一路涉及的中亞、地中海、印度洋沿岸、南美洲、大西洋地區甚至非洲地區等多達100多個國家,明顯欠缺充足了解,甚至看不到有太強的互動意欲。

這些國家的國情同香港人熟悉的歐美市場截然不同,香港想要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建立關係確實需要更多準備。首先要關注,其次要互動,之後要了解,最後才可能有合作。香港確實可以擔任國家賦予的「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比如我們的城市就是多元種族匯居的國際城市,卻缺少新加坡式的國際心態,社會對少數族裔欠缺融合與關顧的態度。若能善用這些少數族裔朋友,可以協助香港甚至國家在他們的祖國開拓更寬廣的商業空間。

獨特優勢 卻欠全局眼光

而在開拓國際貿易方面,特區政府2018年就提出計劃在曼谷、杜拜、莫斯科、孟買和首爾五個城市設立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但至今無一兌現,說明特區政府對所謂「一帶一路」商機其實並沒有足夠重視。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過往忽視與海外華人華僑團體的互動,華人足跡遍布全球,同鄉社團、華商組織也基本上是每個國家的「標配」,這些團體在開拓一帶一路的商機方面,分分鐘為香港帶來驚喜。

韓正副總理代表中央發表的主旨發言,提到了對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四點希望」,當中兩次強調要「更加積極主動」,說明特區政府在把握「一帶一路」機遇上可能仍未符合國家的期望。從習近平主席的七一重要講話,到韓正副總理在論壇中的主旨發言,都不難看出國家對香港在推動「一帶一路」方面有極高的期許,那剩下的問題便是特區政府要「奮力逐鹿」還是要坐失良機,端看管治團隊的一念之間。

作者吳志隆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福建省青聯委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