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北都 善用離島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對於交椅洲人工島,《施政報告》表示會在今年內就填海範圍、土地用途、交通基建網絡及財務安排作出建議。雖然交椅洲人工島預計可提供1千公頃土地,先不說填海造地需時以及成本不菲,其位置亦難言方便,非常依賴新建的鐵路和道路網絡。人工島要吸引企業及市民居住,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挑戰不容小覷。

特首李家超認為交椅洲人工島可以成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但相比之下,北部都會區相信更加適合。《施政報告》已提出將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辦公室樓面面積遷往北部都會區,並形容後者為「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亦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地理位置而言,北部都會區與深圳以至其他大灣區城市靠近,而且交通便利。自從屯赤隧道開通後,元朗和屯門一帶前往機場以及港珠澳大橋的需時亦已大幅縮短,不會比交椅洲遜色。

北都位置、交通更適合做CBD

更何況在李家超重點推進的「三鐵三路」之中,便有多達三個項目乃為北部都會區而設,包括打通天水圍和古洞北的北都公路、連接錦田和九龍塘的中鐵線、連接洪水橋和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連接大埔及西九龍的沙田繞道亦可間接便利北區居民。比起尚未規劃交通基建網絡的交椅洲人工島,北部都會區顯然更適合成為核心商業區,並令香港的發展分佈拉得更為平均。

這不是說交椅洲不用填海,但其規模以及土地用途都應該配合香港發展規劃。例如社會去年曾經關注的葵涌貨櫃碼頭遷置,今份《施政報告》雖然未提半句,但或許可考慮搬往交椅洲或附近的喜靈洲。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住宅用地最高地積比率6.5倍,商業用地9.5倍。(資料圖片)

交椅洲可研究重整碼頭與棕地作業

一方面,重置碼頭連同附近短期租約用地可釋放380公頃市區用地,地理位置優越,便利來往中環以及九龍東兩個核心商業區,與北部都會區亦有大欖隧道和屯門公路連接。另一方面,在離島填海後重置的貨櫃碼頭可以更為現代化,配合經濟及業界的持續發展。發展局去年亦曾提及重置選址可以考慮長洲南,可見貨櫃碼頭搬往離島並非不可行。進一步而言,新界棕地的作業亦可在交椅洲人工島重置,前者騰出土地建屋發展,後者成為現代化低碳工業區。

交椅洲在在2017年《可持續大嶼藍圖》中,與喜靈洲一同被視為東大嶼發展的核心。除了交椅洲人工島外,《藍圖》亦建議重置喜靈洲的懲教設施,以及在避風塘填海造地。惟去年及今年的《施政報告》以及《2030+》報告書,亦只着眼在交椅洲人工島建設核心商業區,而未提喜靈洲的發展潛力。

葵涌貨櫃碼頭佔據市區大幅臨海土地,若是搬遷,可騰出大面積土地興建房屋。(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發展喜靈洲推動離島旅遊

須知道離島是香港不可多得的天然資源,尤其新冠疫情期間,是不少市民的度假選擇。比較疫情前的2019年和疫情期間的2021年乘客人次可見,九巴和港鐵下跌了超過一成的同時,新渡輪和其他渡輪的乘客人次跌幅不足半成。惟目前市民的離島選擇主要是長洲和南丫島,部份人亦會前往坪洲。若政府能善用喜靈洲作適度發展,其大有潛質成為智慧及低碳的離島景點,與其他三島以及梅窩、愉景灣共同形成離島度假圈。

休閒度假或許不及房屋問題以及經濟發展重要,但同樣是政府不可怠慢的範疇。李家超的《施政報告》對於大嶼山南部生態旅遊,只得一句「我們正積極研究發展大嶼山南部約1千公頃『綠化地帶』土地作生態旅遊或康樂用途」,顯然未夠積極。南大嶼生態旅遊、離島度假圈若能發展起來,加上躍動港島南可延伸至赤柱和蒲台島,將成為西貢以外三個重要的消閒旅遊區,不只對市民度假重要,也可成為香港吸引旅客的新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