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不偏不倚 特首須良政善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星期二(10月25日)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即將更新的《公務員守則》不會再使用「政治中立」此一名詞,並會指出公務員處事要「不偏不倚」,不受個人政治取向限制;「政治中立」不能是藉口,拒絕執行政府已決定的工作。

「政治中立」在反修例示威期間曾經引起爭議,當時有公務員公開反對政府,並以「政治中立」之名為自己開脫。及至上星期,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而其中一項措施即為「優化公務員管理制度」,具體包括更新《公務員守則》、強化賞罰制度及培訓制度等。

制訂中立原則事與願違

毫無疑問,「政治中立」不能成為公務員威脅管治穩定的藉口。但另一方面,本港過去面對的各種治理難題,多少都與公務員倚仗「政治中立」有關?楊何蓓茵提到,處事不偏不倚的公務員,「對事件的分析以及給予高層的意見,須客觀及基於事實」。過去是否有公務員怠惰,在政策制訂過程漠視箇中的缺失,致使有些措施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匆匆出台?

以免針紙爭議為例,法庭上周的裁決反映疫苗通行證的規例草擬不周,未明確賦權官員應對濫發免針紙的問題。雖然政府周二已刊憲修例,賦權醫務衛生局局長可宣告特定免針紙失效,但當初制定過程是否有問題,是問責官員的責任抑或轄下公務員辦事不力,政府應該深入檢討。

公務員參與反政府政策集會和罷工公投,本身已與「政治中立」原則背道而馳。(資料圖片)

績效考核難題不能回避

要確保公務員「不偏不倚」盡責履行公職,除了從《公務員守則》刪除「政治中立」四字,後續的具體措施更加重要。可惜李家超政府提出的做法,暫時來看主要都是新瓶舊酒。譬如新設的「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本質比起先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計劃」並無多大改變。至於所謂優化紀律機制,實際也是嘗試加快既有程序效率而已。

長遠來看,政府若要增加公務員團隊積極配合推行政策措施的動力,肯定無法繞過檢視薪級點數機制,讓公務員升遷與其實際表現考績掛鉤。無奈本屆政府儘管為一堆政策範疇指定了關鍵績效指標,但堅持不將其引入成為考核負責相關工作公務員升遷的因素,對於改變「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風氣作用有限,遑論加強整個公務員團隊效率以改善治理成效。

楊何蓓茵出席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會議,簡介公務員政策。(廖雁雄攝)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七一」講話提出「四點希望」,當中第一項便為「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他當時提醒香港「要轉變治理理念……要加強政府管理,改進政府作風,樹立敢於擔當、善作善成新風尚,展現良政善治新氣象」。無論李家超政府如何優化公務員管理制度、刪去「政治中立」字眼,我們若以結果為目標,也必然要問他能否提高治理水平,並最終達致良政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