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星期日(1月29日)在網誌表示,「連續幾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令財政儲備大幅下降到八千億的水平」。翌日,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去年錄得2024億港元的投資虧損,總資產減少至40111億港元。

雖說財政儲備「大幅下降」,但即使由一萬億減至八千億,香港政府的財政實力仍然雄厚穩健。正如蓋茨由去年的1290億美元身家減至1023億,馬斯克由2190億大幅減至1405億,也沒有人會否定他們的富豪地位,或者擔心他們陷入財困——遠遠未至於。

外匯基金去年虧損2024億,但2021年賺1705億,2020年賺1978億,2019年賺2472億,2018年賺139億,2017年賺2520億。即使碰上去年那樣的環球資產市場下挫,恒指跌15%,納指33%,標指19%,外匯基金的總資產值也只是跌了一成二。總的來說,外匯基金的投資表現壓根兒用不着擔心。

香港財政穩健 不應保守緊縮

更何況,正如陳茂波所說,「隨著經濟全面復蘇和重拾動能,公共財政狀況希望能有所改善」,以及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亦指出,「受惠於內地防疫措施逐漸放寬及刺激經濟措施的推出,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強勁復蘇。與此同時,隨着市場預期通脹進一步放緩,以致加息步伐放慢,債券將變得更具吸引力」,2023年香港政府的財政有望改善。審慎是必須,過份保守卻是犯不着。

可幸陳茂波亦明乎此,表示要「造就經濟蓬勃發展」以及「造就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從理論層面,這是一次分配的問題,也就是讓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打工仔也能分享經濟成果,收入增加。若果只有小部份行業能夠發展蓬勃,只有企業管理層才能愈賺愈多,不但社會產生怨氣,亦不利經濟整體發展。這是香港過去廿年的軌跡,現在絕不能重犯。

在二次分配方面,陳茂波預告「一些推出已有多年的紓緩措施可能需要調整」,同時「盡可能緩減對弱勢社群的影響」。這屆政府多次提到「精準扶貧」,或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會把一些群體排除在社會保障之外。這很視乎政策如何具體釐定。但大家都知道,在香港即使是基層以上的夾心階層往往也是捉襟見肘,甚至朝不保夕。如何能夠調整措施但又不至於無理緊縮,考驗司長的智慧。

行政會議召集人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建議足球博彩稅增至80%,以及不贊成全民派消費券,認為資源應幫助最有需要的市民。(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發展是硬道理 不妨開源投資

按道理,若然市民有需要,政府應該盡所能支援。開源,便是增加財政能力的方法。陳茂波提到「可能須分擔的額外稅負」,同一時間行政會議召集人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建議將足球博彩稅由五成上調至八成,自然令人聯想最終答案八九不離十。初步看來,這個方向值得支持。雖說這或會影響香港賽馬會的慈善及社會服務,但政府提供的福利及保障愈充足,民間慈善的第三次分配角色自可減輕。當然,前提是政府稅收用得其所,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市民。

司長的網誌說得不錯,「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得好,我們才有財力回應各項社會民生的訴求」。但《財政預算案》能否如其所言,或如其宣傳口號所誦「善用每一筆」,社會目前只能抱持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