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香港的堅尼系數是多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有誰知道香港的堅尼系數是多少?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在4月28日的會議上,林振昇議員提及堅尼系數自2016年後再沒有更新,質疑政府是否不再重視。千等萬待,數字終於在5月23日公布,無聲無息地。

2012年,統計處發表2011年人口普查的《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政府的新聞公報指出法定最低工資令低收入情況有「明顯改善」。2017年,統計處發表新一份報告,處長在新聞告提及「希望透過發表有關住戶收入分布的全面數據及研究結果,協助社會各界對相關課題作更深入的分析及討論」。

2021年人口普查在新冠疫情期間進行,面對不少挑戰,《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亦延至今年才公布。惟當局5月23日只在官網發布文件,統計處並沒有舉行簡布會,政府亦沒有發新聞公布,連堅尼系數的內容都大幅刪減。

不只看稅與福利 亦要問市場分配

政府只保留了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雖然能夠反映住戶實際收入所得,但福利是福利,市民的勞動或經營收入又是另一回事。以原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才能反映市民在勞動、資本市場的所得,是市場運作下的第一次分配。現在沒有「全面數據及研究結果」,社會如何「對相關課題作更深入的分析及討論」?

2017年政府公布以原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達到0.539,貧富懸殊的情況為人詬病。官員不希望社會強調這個數字,其實有跡可尋。羅致光在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期間至少兩次表示,堅尼系數應該看「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以反映市民在福利政策介入後的實際所得。但就連他本人亦只說「不應只提0.539」,而非「不應提0.539」,原住戶收入的堅尼系數並非沒有價值。

原住戶收入的分布情況關乎各行各業、各職各位之間的收入分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是說,經濟發展要「提升所有市民的生活水平,讓大家都可以分享到發展的成果」嗎?如果原收入差距,要靠福利政策和派糖措施才能扶貧,這怎算是人人受惠、齊享成果?以原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不只能衡量勞福政策的作用,對於產業政策、在職培訓、就業創業的援助政策都有莫大啟示。

家庭收入差距大 堅尼系數未反映

此外,政府今份報告只包括按住戶人均計算的堅尼系數,雖然能撇除住戶人數差異的影響,但不是沒有局限。舉例說,一名獨居市民月入兩萬,以及一對夫婦月入共四萬,按人均計算雖然收入相同,但由於食住等部份生活成本能夠分享,二人家庭實際上的經濟能力可能較好。

無論如何,雖然在今份《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堅尼系數改善至0.397,但按住戶原收入十等份劃分的貧富差異擴大至16倍,職業收入的差距亦增至14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除稅前、福利政策介入前的貧富懸殊仍然嚴重。這不只是扶貧委員會、勞福局要留意的事實,如何締造更公平、多勞多得的市場環境,讓市民能在各行各業都得到優質回報,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至財政司司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