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締造G21歷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向來在11月舉行。今年在輪任主席國印度的安排之下,提早了於剛過去的周末(9月9日至10日)進行,以致結束之時,適逢美國九一一事件週年之日。

1999年9月,G20正式成立。其時亞洲金融風暴剛過去,八國集團(G8)認同為了應對環球經濟和金融問題,須與中國、印度、南非、巴西等國家攜手合作。G20自成立以來,就象徵着亞、非、拉國家的重要性不(應)下於G8。

2008年9月,美國經歷雷曼時刻。華爾街的次按危機連累了環球金融市場,中國的四萬億救市方案一舉穩住了市場信心。雖然救市措施造成了產能過剩、通貨膨脹的副作用,但同時令到中國在全球經濟之中起了關鍵作用。自此開始每年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同樣代表了歐美與新興經濟體的此消彼長。

1999、2001、2008年的三個9月

近年中美角力,經濟競爭激烈,結構矛盾不會因為習近平或者拜登個人而有多大改變,更不會因為他們參不參加某一次峰會而有所影響。就在這個華為和蘋果爭一日之長短的當下,回首過去這個月份的幾個關鍵節點,便能看見現在的中美以至國際格局由來有因。

2001年9月,是在G20和經濟危機之外的另一條重要軌跡。九一一事件震撼全球,各國政府一時之間團結在反恐的大旗之下。就像90年代新自由主義的號召力那樣,小布殊政府好像領導着全球的文明社會,要對恐怖主義開戰。

但又像新自由主義造成的不公平惡果逐漸浮現那樣,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很快就成為了帝國霸權的同義詞。所謂的「大殺傷力武器」揭穿了「正義之師」的真實一面,美軍在中東國家犯下的罪行纍纍,關塔那摩灣監獄令到美國的人權光環褪色。美國在理念、價值上的領導力量,當然不是到特朗普年代才開始失落。

由金磚五國到11國、G20到G21

中美爭取東盟以至東亞國家的支持,美國將與越南的外交關係跳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金磚五國加入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六國,非洲聯盟獲接納加入G20⋯⋯最近短時間之內發生的連串事件,皆存在宏觀而長期的發展脈絡,必須放回後冷戰、後九一一、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軌跡看待。

拜登近日渲染中國的內房危機,但不管內地經濟面對多大壓力,在發展的硬道理之下,中國等亞非拉國家的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法國再無法在非洲叱吒風雲,美國也不是印太的大哥。非盟加入G20是全球發展軌跡的一次路標,但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