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係因為你悲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無疑比起不少香港人樂觀。他先是在網誌表示「很多新機遇和新發展也漸成趨勢且成效初現」,在瑞士出席活動時又提到香港「正致力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推進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正當香港股市跌至一年多的低位時,司長又接受傳媒訪問表示「對香港股票市場非常有信心」。

可惜有些市民悲觀,並未能看到司長所說的好處。例如司長指出,去年首11個月的港元存款額上升,達到7.6萬億元。悲觀者看到的卻是港元存款增長只是來自定期存款的增加,短短一年間急增超過9千億元(28%),定存佔港元存款的比例達到十幾年來最高。悲觀的小市民認為經濟前景不明朗,選取定期存款的利息以增加保障。

常說是否生兒育女,反映市民的信心與預期。隨着疫情結束和社會復常,本港每月出生人口雖然回升至3000人左右,但距離疫情前的4000以上、甚至逾5000新生嬰兒的常態,仍有一大段距離。不管是否有根據,但如果市民對前景一直看得悲觀,只怕也難有效鼓勵生育。

又例如司長提到訪港旅客人數逐步回升,去年總計約3400萬人次。但悲觀的人卻強調,疫情前訪港旅客達到6515萬人次,也就是說現在恢復了還不到五成三。相比之下,日本去年接待旅客人次2500萬,為疫情前的79%。若單以12月來說,273萬旅客人次更已勝於疫情前超過8%。就算日本有匯率優勢,若看澳門,他們去年首11個月的旅客人次亦已經達到2019年同期的70%,遠比香港恢復得快。

經濟受壓,商戶感受最直接。零售業表現還未回復到疫情前的八成,當中百貨公司、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尤其不理想,或許反映市民消費降級以至遊客減少的影響。食肆的生意同樣遜於2019年表現,並只得2018年同期的78%。當中的酒吧最慘淡,只恢復了53%生意。

與此同時,舖租指數已經按年上升接近4%,九龍區最新數字更為每平方呎165元,叫做生意的都不知可以如何盈利。住宅的租金升幅更加厲害,1076平方呎以下的單位按年升了6%。加上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升3%,對許多打工仔來說,人工即使名義不變,實際上已經被減薪。

去年初司長預測經濟增長可達3.5%至5.5%,而且有望實現估算範圍中較高增幅。到8月,政府修訂數字為4%至5%。及至日前,陳茂波透露2023年經濟增長為3.2%。樂觀的看,仍然達到3%以上的水平。但如果市民悲觀的話,眼中看到的自然是另一回事。

政府矢言今年全力拼經濟、加速謀發展、積極惠民生,無疑值得社會期待。正在籌備《財政預算案》的財政司司長,則表示不打算開徵資本增值稅、陸路離境稅或消費稅,相信平息了一些人的疑慮。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是否有具體政策可以推動產業發展,改善營商環境,以至吸引外國投資?要扭轉悲觀的眼光,需要強而有力的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