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宗|重新思考「一簽多行」

何建宗|重新思考「一簽多行」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兩會舉行在即,去年兩會期間,港區人大政協代表熱議内地旅客來港免稅額多年維持在5000元,並參考筆者有份參與的相關研究建議,提出提升免稅額的要求。最終中央政府從善如流,於去年7月1日提升免稅額到12000元人民幣,關口免稅店消費還有額外3000元,這個正面政策提升了内地居民來港旅遊和消費意欲,也促進了去年香港内地旅客人數創多年來的高位。

隨著有人大代表提出把「一簽多行」擴展到其他大灣區内地城市,預計今年兩會熱點會轉到「一簽多行」。事實上,去年三月,中央已放開多個内地城市赴港自由行,從「自由行」到「一周一行」到「一簽多行」,從深圳到大灣區到省外城市,似乎是一個很合邏輯的「循序漸進」思路。但夏寶龍主任提出香港要「識變應變求變」,我們能否突破思路,直接解決來港旅客「旺丁不旺財」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要突破過去的「陰影」,對香港的承載能力有正確認識。過去兩個月開放深圳「一簽多行」的實踐表明,隨著多年來香港旅遊設施的改進,還有旅客消費文化的改變,當年「通街拉喼」、逼爆北區影響民生的情景並沒有出現,也可能不再出現。原因很簡單,人首先是「經濟動物」,當年人民幣高企,内地產品質量問題不少,導致很多人來港「掃奶粉」「掃日用品」,但現在香港在價格上沒有什麽優勢,既面對内地跨境電商和海南免稅消費的競爭,也面對國外旅遊市場的直接威脅,所以香港的策略,是要吸引更多客流,尤其高消費的客流。

第二,應直接吸引四個直轄市居民「一簽多行」。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個直轄市,人口達到9000萬,比大灣區九市多超過1000萬;然而,其消費力比廣深以外的大灣區内地城市更强。以重慶爲例,它的總GDP已超越香港,其GDP進一步超越廣州成爲去年廣州最轟動的新聞之一!雖然它人口比廣州多一千萬以上,但筆者去年底往重慶考察,親眼看到該處年青人多,夜生活發達,通宵吃火鍋的震撼場面,跟廣州和香港形成强烈對比。(見表一及表二)

第三,日韓正吸引大量京滬旅客,香港應及時應對。事實上,北京和上海去日本、韓國相當方便,航程時間短、消費低。「一簽多行」的實施可以有助把這些流失到國外的消費力部分引流到香港。從攜程2024年出境日本的旅遊數據來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一綫城市遊客最喜愛到日本旅遊。2024年中國內地赴日遊客,平均每人花費1.3萬人民幣,在日本消費額總量居第一。總遊客人數上,2024年赴日本遊客中,中國內地698萬,佔赴日總遊客的20%左右,其中大約220至240萬左右是從上海出境赴日。

日本宣布將針對中國公民簽證的放寬措施,具體包括設立有效期10年的旅遊簽證,幷將團隊旅行簽證的可停留天數從15天延長至30天。上述放寬措施預計在2025年實施。上述措施實施後,中國內地赴日本遊客將會有進一步大幅度增加。因此,香港必須採取大力度的舉措,儘快將開放性的簽注政策擴展到消費力較高的內地一綫城市,以爭取更多遊客赴港消費。

第四,全運會將於年底於粵港澳大灣區舉行。大量内地居民來港觀賞全運會賽事可謂理所當然。這也是香港向全國人民展示好客之道,吸引全國遊客的難得機會。試想想,如果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居民仍然受制於自由行每次逗留最多七天的規定,勢必影響來港觀賽的意欲。因此,應在上半年開始有序開放大城市一簽多行來港,為迎接全運會做好準備。

總結而言,旅遊入境政策不只是一堆數字,内地人旅遊選擇也很多,不是一開放就會「仆到嚟」香港。香港一方面要做到「無處不旅遊」,做好自身旅遊吸引點建設,提升服務質素,另一方面更加要「以結果為目標」,瞄準内地高端客群的消費模式和心態,通過「一簽多行」,改變京滬居民「去日韓方便過香港」的看法,拓展「三日兩夜」的周末特色套餐,進一步提升香港高消費旅客的人數和過夜日數。

作者何建宗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