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哪吒2》折射下的香港競爭力
來稿作者:周小稞
2月18日,在《哪吒2》於內地大火三週、票房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後,千呼萬喚的香港首映禮終於在香港銅鑼灣舉行。現場人頭簇擁,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與東方影業、洲立影片、銀都機構及英皇電影四大發行公司的老闆高管等一眾嘉賓名人出席。《哪吒2》從22日起在港澳地區全面上映,全港56家營業影院有52家參與排片。由於預售票房理想,排片場次已由最初的500餘場調高至800餘場。筆者查看了一下22日附近嘉禾黃埔影院的排片情況,19場次《哪吒2》佔了9場,所有顯示「少量」剩餘座位的都是《哪吒2》,而其它各片包括《美國隊長4》、《看我今天怎麼說》等都顯示還有「大量」的剩餘座位。
《哪吒2》在香港的火爆開映勢必將為香港一直以來疲弱的影院生意帶來一片生機。儘管去年底《破••地獄》的破紀錄票房讓香港的影院暢旺一個月,但全年的總票房仍是過去13年來最差,一年內有9間戲院宣佈結業或停業,佔到香港戲院逾一成。香港太需要像《哪吒2》這樣的勁爆大片來拉動不堪的市場。事實上,《哪吒2》也確實給過去一年來陷於低迷的內地票房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哪吒2》的帶動下,2025年春節檔無論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都創曆史新高,年初以來的總票房到2月16日就已突破人民幣200億元,也刷新年度票房最快破200億元的記錄。而全國各地的影院更是「忙得飛起」,有影院就表示,過去兩個星期賣出的爆米花比去年平日三四個月賣得都多。《哪吒2》讓很多影院賺到了全年一半的錢,也讓很多影院極大緩解了過去一年來面臨的經營壓力。
按理說,《哪吒2》對於嗷嗷待哺的香港影院市場而言簡直是「潑天的富貴」,但何以會遲到三週後才在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上映呢?根據香港01的報道,正是因為《哪吒2》太火,本港的四間發行商都想拿到獨家發行權,結果各方各不相讓,讓《哪吒2》的上映一拖再拖,最後逼得內地有關單位出面一槌定音,由四家發行商聯手發行,《哪吒2》這才得以最終上映。筆者並不了解香港發行外部電影的具體流程與機制,但此次《哪吒2》在香港的上映遭遇的確暴露出現行模式的弊端,本來大好的商機卻因為商業的內耗以及合作共贏機制的缺位而大打折扣。如果不是中央有關部門出手,《哪吒2》真不知道何時才能上映。
在這次《哪吒2》的發行事件中,本地商界不僅要反思電影發行涉及的行業競爭與合作機制中存在的弊端,也要檢討自身的商業判斷力。今年的春節檔,香港並沒有完全排斥內地的賀歲片。事實上,《射雕英雄傳》和《封神第二部》都是同步在香港上映,但遺憾的是,香港發行商主推的這兩部電影恰恰是今年內地四大賀歲片中表現最差的,而這兩部電影與其他兩部電影的差距在上映兩天後就已現端倪。之後香港發行商在《哪吒2》和《唐探1900》這兩部電影中又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唐探1900》2月13日在香港正式上映,比《哪吒2》早了9天。要不是香港電檢處加快了《哪吒2》的審批,雙方天數差距可能還要大。
《哪吒2》沒有讓港澳的觀眾失望,儘管其上映被拖後得如此之久。22日全天,《哪吒2》大賣657萬港元,不僅成為港澳影史上動畫電影和內地電影開畫票房冠軍,而且離《破••地獄》創下的首日747萬港元的開畫票房不足百萬港元。按照目前的勢頭,《哪吒2》極有可能成為繼《毒舌大狀》、《九龍寨城之圍城》及《破••地獄》後第四部票房過億港元的華語電影。如果當初一早引入《哪吒2》並發行粵語版,那麼《哪吒2》很大可能超越《破••地獄》成為香港最賣座的華語電影,不僅會挽回因《哪吒2》推遲上映而導致的北上觀影引發的票房流失,而且還能以粵語版開拓東南亞乃至美加澳新市場,為香港創造額外收益。
以往筆者常常批評香港政府的無為損害了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但此次《哪吒2》的上映波折卻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香港商界乃至整個社會競爭力的下降。一方面埋怨沒有機會,另一方面當《哪吒2》這樣的「潑天的富貴」出現時卻又不能充分把握與利用這樣的機會。當內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湧現出華為、比亞迪、大疆、宇樹科技、深度求索這樣的現象級企業以及無人機、機器人、黑神話悟空、DeepSeek、《哪吒2》這樣的現象級產品時,香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產生過現象級的企業嗎?出現過現象級的產品嗎?很遺憾,答案是沒有。
香港回歸以來享盡「一國兩制」的制度紅利。大量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夯實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量內地私人資金湧入香港,造就了香港房地產市場長期牛市;大量內地自由行遊客蜂擁而至,零售旅遊餐飲行業坐地生財。香港的各行各業按照內地的標準,幾乎是躺著賺錢。不僅如此,不少行業還自我封閉,排斥外來的競爭勢力;還有不少行業則背靠政府日益膨脹的財政支出而撈取利益。久而久之,香港的各行各業還剩多少競爭力?「內捲」當然痛苦,但不捲競爭力何來?如果自己不捲自己,最後讓別人來捲的後果可能更不堪承受。
作者周小稞是紫荊黨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