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內地交流不能因噎廢食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王偉傑

傳統名校有學童在參加內地交流團期間不幸身故,儘管校方管理層已多番澄清要尊重死者家屬意願,不公開具體原因。然而,蠢蠢欲動的網上關注組如拾獲至寶般對校方窮追猛打,加上個別立場偏頗的網媒推波助瀾,矢志要將內地交流變為市民大眾的「出氣袋」。

網上揣測對死者不敬 隱瞞意外屬天方夜譚

「死者為大」,在這宗不幸事件中最受打擊的莫過於死者的父母及其家屬。在人權意識高漲的香港,若今次事件背後藏著極大冤情,死者父母定必會向校方及局方討回公道,透過不同渠道要求死因裁判法庭召開聆訊,這才是彰顯香港法治精神的王道。網上流傳的各種揣測及陰謀論,說穿了都是要博取眼球及流量的推算法,可信性存疑之餘,其實是對死者的最大不敬。

筆者走在教育界最前線多年,參與過教育局各種形式的交流團,亦獲校方多次委任為帶隊老師,對內地交流團也可算是頗具經驗。平心而論,教育局從來都是將學童的安危放在首位,所以今次事件中涉事學童因行程安排問題而身故的指控,基本上是不能成立。在資訊接近透明的年代,局方能隱瞞在行程中發生意外更是天方夜譚。至於網上流傳有老師涉及參與欺凌學生的指控,若沒有真憑實據,更是對帶隊老師的人格謀殺。帶隊老師絕不是隨團遊山玩水,由檢查證件、管理秩序以至排解學生糾紛,帶隊老師在每次交流團成功回港後,可謂是心力交瘁。今次涉事中學的帶隊老師定必承受著極大壓力,非當事人的閒言閒語又何苦要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非一般經歷增廣見聞 須密切留意學生情緒

回想多年來擔任帶隊老師的經驗,肩負重責之餘也收穫甚豐。教育局承辦的交流團衣食住行的確令教師放心,偶爾也會有非常高規格的接待,這對於增廣學生見聞有很大裨益。在天安門廣場的看台觀看升旗禮、親身踏足長江三峽水霸、近距離走進天眼望遠鏡,這些非一般的經歷難以在旅行團或自由行中獲得,內地交流團的確印證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價值。

再次回到今次不幸事件,局方的確需要更新指引,提醒帶隊老師在交流團中密切留意學生的情緒,及早識別風險因素較高的學生,並即場予以情緒疏導。儘管這會增添帶隊老師的壓力,但學生的安危始終要放在首位。然而,大眾也不用因噎廢食,因單一事件全盤否定內地交流團的價值,否則莘莘學子便會白白錯失增廣見聞、認識祖國的大好機會。

作者王偉傑是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