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下屆特區管治班子應有什麼樣的局長?

來稿|下屆特區管治班子應有什麼樣的局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張景宜

隨著香港整體政治形勢趨向穩定與安全,加上最新中聯辦主任的任命,特區政府的管治架構與政策方向正迎來重要轉折點。這不僅反映國家對2027年換屆的超前部署,更預示未來將以經濟與創科為管治的核心重點與目標。

回顧正部級官員周霽的仕途經歷,他曾出任湖北省委常委、河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副省長、省委副書記等重要職務,顯然具備豐富的地方管治經驗與對深度都會發展的獨到見解。同時,周霽多次訪港,並持續關注香港經濟及創科領域的發展動態。這預示國家將逐步由過去以國家安全為主軸的管治方向,進入有序推進香港經濟與創科發展的全新階段。此外,面對中美新形勢與矛盾,中央對香港未來的高度重視顯而易見,也意味著特首在爭取連任的同時,下屆政府需肩負起引領香港產業發展與政策革新的重大責任。

周霽關注香港經濟及創科領域

假設李家超及其班子順利連任,2027年新一屆局長的任命勢必成為焦點。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及兩位副司長這四個核心職位有望重新委任,同時涉及發展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局長人選。現任局長中,部分或將升任司長或副司長,部分可能繼續留任。然而,李家超也將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新面孔加入政府,這些調整將對香港未來經濟政策的走向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自李家超上任以來,其領導的特區政府在穩定國家安全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特區政府積極貫徹中央政策,並獲得中央的充分肯定。然而,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快速變化與香港內部發展的迫切需求,特區政府需進一步建立一支具備產業經驗、熟悉國際事務、精於投資與創新的管治團隊,以應對北部都會區發展、金融創科政策優化及經濟多元化的挑戰。

下屆政府應大膽引進業界領袖

除了現屆以資深政務官與學者為主的問責官員班底,下屆政府在部分局長任命中應大膽引進業界與行業領袖。例如,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可考慮邀請來自海外或內地知名企業的行政總裁加入。他們大多曾派駐全球多個城市,管理數百至數千人的團隊,並以實現業績為導向,擁有豐富的人才管理、團隊建設與產業發展經驗。換言之,未來政府可能的局面是,現任創科及工業局、發展局、商務及經濟局及財庫局的官員升任司長或副司長,並且引入多位業界翹楚組成新班底。這樣的組合將結合行業力量,並基於近年與中東、歐洲及東南亞建立的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全面發展。

一些來自跨國企業的C-suite管理層及業界知名人士,如果本身擁有中國國籍或已成為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人士,在合理及可行的條件下,是否可以靈活處理其局長或副局長的任命?這樣的安排不僅能樹立人才任用的標誌性意義,更充分展現香港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決心。

若幾個關鍵政策局能如此列陣,將第一線的實戰經驗引進政府,包括來自跨國公司、內地龍頭企業或初創企業的行政總裁,無疑可為政府帶來創新思維與實操經驗。更具體地說,這等於讓幾萬名公務員的心態向跨國企業(MNC)的員工與團隊精神靠攏。

以北部都會區為例,這一未來幾十年的重點發展計劃涵蓋基建、產業佈局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等多方面挑戰。這不僅依賴政府的規劃能力,更需要業界的資源與專業知識。前期由兩辦及特首提速規劃,現任資深政務主任定下框架,下一階段極需跨國企業的管理經驗、融資能力與海內外夥伴合作,加速海外與內地企業技術優勢的落地。

如果2027年的特區政府在多個局長層面引入具國際視野與產業經驗的領袖,必將有助於香港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的人脈、資源與管理經驗,能與創科、醫療、都會發展及金融等領域的政策結合,創造更多跨局、跨界別的價值。同時,也能將現有多個園區的資源整合,最大化地發揮政府提供的產業資助與補貼效益。

作者張景宜從事公關行業,曾於新加坡電視台和本地媒體擔任編導。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