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困敵之勢——「失格效應」必使美國「期貨政治」步履維艱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開啟我們團結奮進的新征程。應當說,在此次大會召開之際,中國正逢外部風險很大的時期,比如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同時俄烏衝突讓全世界都感到焦慮。而就在二十大之前,美國拜登政府推遲了近一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出爐,強化了美國應對「中國挑戰」的底色、體現了美對華「競而勝之」的企圖。中美競爭愈演愈烈,中國不惹事,但也得有對付美國的辦法。就像我們反對侵略他國的行為,但自己手中也得握有核武器。

來稿作者:白中石

一、從「失格效應」看美國的問題

筆者在此引入一個新概念「失格效應」觀察美國的問題,它描述了一種社會現象:群體越大,在其中找到「天然同好」的可能性越大,但通過傳播學中的議題設定(指傳播媒介通過報導內容的方向及數量,對一個議題進行強調),使整個群體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越小;大群體中圍繞不同主題的「天然同好」們會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小群體,而這會進一步增加讓大群體朝某一方向集中注意力的難度。

在政治工作中,一個政府若在大群體中議題設定的能力不足,就會逐步失去代表性,必須通過在小群體中分別設定議題的方式維繫自身在小群體中的代表性。但這種劃分會進一步削弱政府在大群體中的代表性,逼迫政府對已分化的群體進行再劃分後設定新議題。

其所帶來的結果,不只是讓一個政府失去在大多數人中的代表性這麼簡單,而是會讓「大多數人」的概念在這個國家逐步消失,政府讓國民注意力向某一方向集中,以維繫或強化代表性的努力,也將進入「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當「大多數人」的概念都不再存在,工作目標的主體都已消失,如何還能代表大多數人呢?從這個角度講,「失格效應」下的議題設定應有四大切入點:

把握一個實質:議題設定的本領強,並非指「說話好聽」,其本質是讓公眾朝某個方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強。

明確一個邏輯:決定一個政府代表性強或弱的核心要素,是這個政府在群眾中設定議題的能力。支持率高或低,是這一能力強或弱的結果,而不是代表性強或弱的原因。

觀察一個案例:小布殊政府在「911」恐怖襲擊後的一系列處理舉措,成功讓美國全社會的注意力向其所希望的方向集中,直接表現就是支持率急劇攀升。

得出一個結論:美國的種族、控槍、移民、稅收、「LGBT+」(指在性傾向、性別認同等方面與社會大多數人不同的少數群體)等問題一直存在,並不是新產生的,最近幾年抓人眼球,是因為美國自亂方寸,在國家整體層面上設定議題的能力滿足不了需求,兩黨為實現改朝換代或再坐四年的目的,不斷對大群體進行拆分再設定議題,導致「失格效應」愈發嚴重。

上述列舉的「美國病」,不是美國社會分裂的原因,而是美國社會分裂的結果。

二、「虎頭蛇尾」與「期貨政治」

經濟學上講,期貨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石油,及金融資產如債券等為標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美國政治的特點與期貨非常類似。

美國的政治語言,非常善於本末倒置、避重就輕,而且迷惑性強。就政府代表性來說,美國政府闡釋自己代表性的「看家本領」是投票大選,看似邏輯自洽,實則漏洞百出,概括起來是兩方面:

一是偷換概念與虎頭蛇尾。投票大選僅能在某種程度上體現「政府產生」的代表性,而政府的代表性則指包括存續期間的代表性,在美國體制下起碼指一屆四年的時間。但美國在完成選舉這個動作以後,直到下一次選舉之前,並沒有「當這個政府支持率低於50%應當自動解散重新大選」的法條,來處理這個政府不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問題,且其他類似的機制,觸發條件複雜,留有極大餘地,基本形同虛設。中國當然沒興趣苛責美國去設立此類法條,但美國也更不應當以「政府產生」的代表性去強行解釋政府的代表性來愚弄大眾。回頭來看,美國兩黨交替坐莊,還從未有一次不是以「蛇尾」態勢結束,區別在開頭——有時還算「虎頭蛇尾」,有時直接「蛇頭蛇尾」。

二是歷史炸彈與「期貨政治」。美國總統候選人在大選中,對自己歷史成績的回顧是相當拿捏的。因為言多必失,說的越多破綻越大,黨爭政治不存在成績——拜登想搞「大基建」,搞不成自然會被共和黨攻擊,搞成了呢?共和黨也會找到諸如「基建令美債臺高築,增加百姓稅收負擔」一類的理由加以痛斥。歷史在美國大選中的最大實用價值,是用來製造攻擊對方的炸彈,所以兩黨候選人都更願意聊「別人的過去和自己的未來」。至此,美國大選就成為了兩黨以商業方法,策動選民以客戶身份,對未來下賭注的「期貨政治」。

產生這種局面,並非因為美國人不行,而是美式制度的局限所致。美國實力一枝獨秀時還好,但當面對中國這種核心強大、穩字當先、超大體量又步入正軌的國家,體制局限所帶來的「失格效應」將被放大,更會催化「期貨政治」步履維艱。

三、「失格效應」或是壓垮美國「期貨政治」的倒數第二根稻草

壓垮美國「期貨政治」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中國在完成對美反超後,是否將這一反超與制度競爭掛鉤,主動權在中國手中。在此之前,美國還有機會讓倒數第二根稻草不落到自己頭上——它可以將主要鬥爭物件設定為中國,但具體操作的方式決定了自己的前途命運。

美國並未放棄努力。特朗普在競選時喊出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試圖在美國大社會設置一個大議題,小學生都能讀懂的英文短句,恰體現其團隊做足功課、用心良苦。但在黨爭政治的局限下,實際效果還是不如「中國威脅論」更能集中大夥注意力。世界第一強國總需要些臉面,不便承認「中國威脅論」是驅動自身政治運轉的議題,只得把針對中國的不義侵犯描述為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這一議題的措施「之一」。「中國威脅論」在美大行其道,是美國政府領導力缺失、治理資源不足的體現,是美國政府為解決自身在大群體中設定議題能力不足的舉措,但這種方式在「期貨政治」中無異飲鴆止渴。

——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如果放任甚至推動「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公眾認知中氾濫並產生民意基礎,就必須給出「解決來自中國的威脅」的方案,並推動方案目標的實現。但美國口中的所謂「中國威脅」,包括意識形態、產業升級、台灣問題、「人權」話題等,大部分都密切關係到中國的發展權、生存權,關係到國家統一與發展道路,中國不會與其做交易。若要「用強」,面對走到今天的中國,美國又沒那個金剛鑽。所以,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實在是一個美國可以起頭但無法收尾的議題。

——「期貨政治」中的選民,是以「客戶」身份對未來收益進行投資。如果大眾將「解決來自中國的威脅」普遍視為某種共同議題下所追求的「收益」,那兩黨在此議題中必然出現的接連失敗,將逐步使公眾對民主黨和共和黨中某一黨派的不信任,轉化為對兩黨在此議題上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會迫使美國政府對群體進行再劃分,以設置更多小議題穩定局面,促使「失格效應」及社會分裂加劇。美國民眾終會在某個「適時產生」的群體事件後,將對兩黨的不信任升級為對美國政治運行機制的不信任,這也是壓垮美國「期貨政治」的倒數第二根稻草。

四、我應對之策

美國還有機會決定「倒數第二根稻草」是否落下,但「最後一根稻草」就由不得它了。

美國若實在害怕,繼續在貿易和科技競爭中和中國吵鬧不休,且讓它做去,我們可以大聲譴責、有據反制、勸和促談,並繼續以鋼鐵大山般的意志聚焦自身、提升自我。但我也應在官方和民間管道奉勸美國,不要繼續抱著「中國威脅論」的毒酒麻痹神經,放任其在美國社會氾濫發酵,以此「虛假彌補」自身在大群體中設定議題的能力和在群眾中的代表性,如前所述,那將使美國而非中國處於危險境地。

中國若想把壓垮美國「期貨政治」的最後一根稻草攥在手中,並且看著美國把倒數第二根稻草先放頭上,前提和基礎在於,必須想方設法嚇阻美國在「失格效應」逐步嚴重、「期貨政治」愈發艱難的過程中鋌而走險「掀桌子」,和中國打熱戰甚至打核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力強化軍事建設。我在軍事投入方面,可考慮逐步由過去「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匹配」,向「軍事發展與經濟發展、國家規模雙匹配,為政治穩定、民族復興保平安」過渡,提升包括核武器及其投送裝置等在內的戰略力量的規模和品質。與此同時,中國宜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關鍵時期,繼續發揮自身在大群體中設定議題的能力優勢,圍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咬緊「強自身」的牙關不放鬆,抓思想、保民心,拼經濟、強產業。要高度重視社會認知引導工作,建立認知主權觀,把中國老百姓如何看世界的立場站穩,並正大光明的向世界介紹自己,發表看法。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不舍晝夜。中國人民憑藉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在新征程中穩步實現奮鬥目標。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理學碩士,內地機械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