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大國博弈的另類視角——防疫、輿情與基層治理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自由的」(Free)一詞在英語中還有「免費的」意思。英語國家在攪動中國社會輿情時,似乎一直在忽略一個現實,「自由「在漢語中並沒有「免費」的意思。中國人對待自由的態度是熱忱而嚴肅的:熱忱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不僅人要自由,花鳥魚蟲、風雨雲天都要自由;嚴肅到自由的意思就是自由,如若想要表達量足夠,還得加上描述對象為前綴,例如財務自由、時間自由。

來稿作者:白中石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可以通過「自由」一詞在英文中的多層含義,更深刻的認識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看清他們所謂的「自由」,並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工作部署。

把握疫情防控有關輿情波動的要點

最近有關疫情防控的輿情出現波動。整體來看,新東西不多,但都恰好「卡節奏」。開展處置工作應先明確六點:

一是需明確:國家宏觀大局是穩定的,我們的大戰略大規劃依然在穩步實施。有關工作的設計,不應只是針對當前面臨的問題。復興之路上,挑戰必會接踵而至,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應藉此機會推動實現工作體系的升級,構築可以應對當前及未來挑戰的機制。

二是需承認:在管控這輪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的基層治理暴露出一些問題。在一些基層組織,以隨意加碼為代表的「亂作為」「假作為」客觀存在,而這歸結起來都是「不作為」。這些行為曲解了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明確指示,阻礙了中央對有關工作的部署在基層一線落實。

三是需釐清:所謂基層組織,並不以組織級別為劃分標準,而以組織處所及所劃歸的防疫責任相關單位為標準。很多部委廳局、一些師旅級別部隊的指揮體系及生活區,都坐落於社區,這些人聽話好管,但其防疫工作也和社區有密切關係,同樣事關基層治理,很難「獨善其身」。

四是需把握:一些網民在網絡空間發表看法,個別小區的居民集聚衝破封閉管控,這些人中的大部分絕不是所謂的敵對勢力,就是群眾百姓。他們一邊看着手機上的「國二十條」對未來充滿期待,一邊卻承受着自己身邊實際發生的、與國家防疫政策相違背的基層防疫亂象給自己的生產生活帶來傷害與嚴重干擾,渴望自己身邊的事被中央知道、被全國看到。他們不是敵對勢力,但境內外的敵對勢力試圖利用他們的處境和情緒對我發動攻擊。鬥爭工作要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警惕並堅決打掉境內外敵對勢力給中國挖的「發動人民鬥人民、推動人民鬥政府」的陷阱。

五是需看透:境內外敵對勢力一直存在,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社會及輿情的挑動,從來沒有停止過圍繞意識形態、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向中國發起或謀劃發起挑戰,而且一些事前的準備工作做的非常深入。

六是需認識:這一輪疫情爆發,是對我們應急管理機制的壓力測試,對包括輿論宣傳、國家安全等在內的維穩體系的壓力測試。面對問題切忌慌張失據。事實上,在問題發酵到一定程度後適時介入,如若處理得當,解決問題的過程會成為工作提升、凝聚民意的過程。

找準癥結、解決問題

在以上六點基礎之上,圍繞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當前基層一線「生活圈」對治理資源的需求超過供給

百姓群眾親身接觸到的最多的政治是基層治理。政治的本質是讓支持自己的人多、反對自己的人少。高層戰略體現的是大國氣象與前進方向,基層治理反映的是組織活力與民心所向。筆者曾在《我可建立百年穩定觀,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文中提到,當前基層一線「生活圈」對治理資源的需求超過供給。基層治理體系必須提升,工作滯後會導致新的問題會不斷出現,致使我們的基層一線會成為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素材庫。

「生活圈」是人口最多的圈子,社區治理不應只有衣食住行。來自基層一線、事關生活百態的突發事件最易引起輿情熱點:一是因為這些事件涉及的場所、背景、環境對大多數普通百姓來說最為熟悉,更能觸發共情與聯想,二是距離事件最近,且最先介入事件處置的基層一線有關部門,對事件的處理能力不足,處理方式不專業。對境內外的敵對勢力來說,針對中國從涉及政治體制、國家戰略、國際關係的方面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輿情熱點越來越難,向基層一線「生活圈」投入更多資源與關注,伺機而動掀起波瀾,會是他們的重點行動方向。

(二)輿論宣傳工作要有規劃和設計

新時代中國的輿論宣傳工作,應把握「維護偉大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主線,把握「實事求是、生動光彩」的原則。開展工作首先要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理解準確、傳達及時、傳播深入,助力各級組織執行到位。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輿論宣傳體系,在圍繞國家的大戰略制定事業計劃,圍繞國家的大事件研發方案方面還有不足,基本處於發生什麼事就去關注報道什麼事的狀態,一直在跟,總也追不上。特別是缺乏中長周期的規劃引導,缺乏對突發事件的預判,缺乏對應的預防性維護方案,缺乏處置素材的開發與積累。

很多工作十分具體,必須有人認真去做。在前兩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的基層單位已經出現了存在輿情風險、水平低至令人匪夷所思的工作失誤,基層治理體系亟待提升並不是秘密,圍繞於此的有關宣傳工作設計是否做了應對更新事態的提前部署,從當前輿情熱點來看,做的不夠。

除了正在發生的事,還有即將發生的事。伴隨中國防疫工作的推進,病毒傳染性與傷害性的變化,防控措施也會變化,疫情終將過去,這是科學防疫的自然結果。宣傳領域若不提前部署,那麼,美國實際因治理能力不足,在時機還未成熟之時提前「躺平」的做法,也會搖身一變成為「科學防疫」的代表,並自然引出「中國防疫舉措勞民傷財、沒有意義」的錯誤認知,在人民群眾中製造對政府決策的不信任,以及民對官、民對管的輕視與對抗。

集體記憶不由事件本身塑造,而決定於對事件的解釋,且傾向記錄結果。如若放任敵對勢力興風作浪,「特朗普早就說過沒有檢測就沒有病例」等言論一定會被有心之人加以包裝傳播,「美國在新冠疫情中的死亡人數超過二戰」的集體記憶將被覆蓋,群眾最終記住的東西將不符合事實,但非常「生動」,具有如病毒一般的傳播性,且所帶來的影響是長期和惡劣的。

三、美國真的「不怕亂」?

美國所謂的民主政治,最突出的特點是策動選民以消費者的身份對未來收益進行投資,這是十分典型的商業思維,美國政治就是商業政治,「自由」與「免費」同詞,看似沒有任何問題。

商業思維親近規則但厭惡秩序。商業的本質是通過交易逐利,規則可以減少交易成本、保護果實安全,經過美化後,形成了類似強調「法制精神」與「契約精神」的表述;但秩序會失去破局可能、減少收益機會,經過包裝後,形成類似強調「美式自由」與「美式民主」的表述。美國所謂的民主和自由,本質是經過美化和包裝,服務於商業政治與商業思維的治理工具。這也是為何美國似乎「不怕亂」的重要原因。社會保持不突破規則的混亂,是美國實權階層穩定統治、持續獲利的最佳狀態。美國需要有人鬧事、把水攪渾,以實現在政治上「甲黨改朝換代、乙黨再坐四年」的目的,在經濟上集聚財富資源、大魚通吃小魚的目的。

問題在於,任何一種規則,不管是好的規則還是壞的規則,只要建立起來,就會生成對應的秩序。美國政治體制對規則和秩序互相矛盾的追求,使得自身帶有天生侷限。它的弱點一直都在,但用好它們也並不容易,需要強大的實力基礎、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豐富的具體措施。

四、兩種基層守序的碰撞與大國博弈的新戰場

把上述幾點結合起來看,中美兩國實現基層守序的方式不同。基層治理本是兩個國家各自的事情,但問題出在美國試圖破壞、干擾中國的基層治理,企圖利用中國基層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為自己牟利。大國博弈中,某方進攻性的舉動往往會起到幫助對方凝聚民心一致對外的作用,中國宜在對美博弈中站穩防守反擊的立場,若美執迷向我挑戰,我也該採取相應措施予以反擊。

反擊第一步是把自身基層治理的問題解決。工作是人做的,基層治理水平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基層一線業務凋零與人才不足。如果沒有疫情防控一類特殊時期的特殊任務,基層治理的業務範圍本身有限,雖然「行行出狀元」,但也不可脱離實際空談理想,如若如此,廣闊的基層一線只會成為優秀人才貼金、攢履歷的公交站,很多地方也會形成「能幹事的不想留,留下來的沒事幹」的怪圈。

特別是對那些想幹事、能幹事的年輕人才,他們渴望施展才幹、成長進步、實現價值,沒有相應體制的支撐,缺乏配套措施的激勵,不具業務平台的空間,很難讓基層一線的隊伍充實起來,工作水平提升起來。以榮譽級別為基礎的職級雙軌,以多勞多得為基礎的工資補貼,以專門機制為基礎的合法營商,這些舉措都可以在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時代條件下進行研究,在定好規則的前提下考慮實施,吸引各型人才紮根基層發光發熱,提升廣闊基層的鬥爭本領。

直接參與基層治理的人,應做到執行能力與責任意識協調,把事做穩;履職能力與任務目標匹配,把事做成;配套機制與使命擔當同步,把事做好;思想認識與時代演進融合,把事做精。此外,基層治理不能只有基層參與,應延申宣傳、軍警、法院等機構的服務進社區,延申傳媒、醫療、教育、消費等資源組織的服務到一線,且在組織機構與業務接口上,都可以與基層治理機構相結合,進一步豐富一線業務的空間和內容。

反擊第二步是把對方基層治理的弱點看清。美國商業政治親近規則但厭惡秩序,若要反擊,單純在美製造眾多孤立的群體事件是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甚至還會助紂為虐,推動其政府的集體行動能力與資源調動能力增強,這也是為何許多國家自覺「美國不怕亂」的原因,在對美博弈中吃暗虧。

想要通過對美國基層治理施加影響獲取打擊效果,行動指向有兩個:一是披上合作的「友好」外衣推動美國基層「有秩序」,以此打擊美國政府發動基層力量、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二是推動美國的秩序混亂衝破規則底線,這是相對傳統的做法,是對「美國為何不怕亂」的直接回答——因為美國雖然亂,但亂的還不夠。若要採取此類方案,則應抓住小切口,推動美國各議題中的失意群體跨越主題形成合流,推動美國民眾對某一黨派的不信任轉化為對美政治體制的不信任,使美國大選等一批社會的減壓閥失能。美國很大,兩個行動指向可以同時推進,依據不同地區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環境,採取不同方案。

奮鬥華章與拼搏之路,是中華兒女以力為筆、以志為足,蘸着心血和汗水寫出來的,扛着責任和使命走出來的,任何挑戰都不會讓我們停止在歷史長河中書寫,在文明發展中前行。更好的基層治理,可以讓我們更快更穩的戰勝疫情,更從容的參與大國博弈,更好的服務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理學碩士,內地機械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