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建立「專利審查高速公路」 助港青「北上」科創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所謂「無創科、無未來」,而創業亦是青年「四業」之一,科技創業為香港的下一代造就無限未來。雖然香港具有出眾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優秀的科研人才庫,但本地市場規模小,内地廣袤的市場則令兩地在創業環境方面起到了互補作用,因此許多港青選擇「北上」内地科創或擴展業務。然而,不少香港創業青年在内地創業或拓展業務時都遇到專利申請方面的問題,因而令其在内地的發展受阻。

團結香港基金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早前聯合發表題為《釋放港青科創潛力 共建國家雙創引擎》的科創研究報告顯示,約七成曾申請内地專利的受訪香港創業青年表示,內地審批專利的時間較長,逾六成認為申請內地專利的程序複雜。另外,超過七成認為兩地之間缺乏專利互認機制。筆者認爲,若香港能爭取與内地建立「專利審查高速公路」(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PPH),將加快審批申請專利程序,強化港青在内地創業時的專利保護,進而大大提高港青在内地的創業成功率。

來稿作者:林功成、曾文軒

專利是港青在內地創業的重要資產。在創業初期,專利不但能顯示公司的創新成果,給予早期投資者更強的信心、提升公司籌集資金的能力;初創企業也可出售專利予市場上其他公司,成為其收入的一部分。在後期,專利使公司能獲取這些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幫助企業更快成長。許多成功的企業擁有大量專利,以商湯科技為例,該公司擁有的全球專利資產逾一萬件,不少專利與影像處理和人工智能相關。

為便利企業或研發人員在內地獲取專利,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國知局)已與全球逾20個經濟體的專利局建立PPH,透過共用檢索與審查結果,加快專利申請的流程。當中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日本、德國等,而香港卻不在此列。筆者知悉國知局在今年1月與香港知識產權署推出試點項目,讓香港申請人在內地提交的合資格發明專利申請可獲優先審查,縮短專利申請時間,此舉值得一讚。

然而,長遠來説,爲了令香港專利持有人在內地獲得更高的專利授權成功率和更快的專利審查,筆者建議香港知識產權署參考內地現有設計,繼續深化與國知局的交流與合作,採取「四步走」策略,爭取建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PPH。

四步推進兩地專利審查機制

第一步是建立國際認可的原授標準專利制度,而香港已於2019年為此踏出重要一步。由於上述制度在香港僅有數年歷史,香港應通過培訓提升審查人員能力,亦應增聘人手並建立專利人才庫,以達到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的目標。

至於第二步,則是當本地的專利人才庫成熟時,知識產權署可與本地知識產權執業者組織合作,創立政府認可的專利師機構及資格制度,並成為專利行業的監管及發牌機構。專利師不但負責上述提及的專利實質審查,也為客戶應付申請專利時的複雜過程,包括定下專利策略、起草及審查意見通知(Office Action)。值得一提的是,專利師與律師不同,前者擁有更豐富的專利知識,多為具備科學背景及專利訓練的專才;後者則受聘為專利事項的代理,代表客戶委託專利師協助申請專利。

第三步,在創立以上制度後,知識產權署應與構想中的專利師機構商討並共同修訂《專利條例》,例如修改144A條有關現行禁止在香港境內的業務使用如「註冊專利師」、「認可專利代理人」、「認可專利師」等名銜及描述的條文,並進行實施。

而第四步,在確保香港擁有充足且獲監管的相關人才,並在累積了一定國際認可的前提下,知識產權署應與國知局就建立兩地之間的「專利審查高速公路」開展討論,積極尋求達成雙邊PPH協議。此前,香港應積極與內地在專利方面進行交流,例如邀請國知局協助培訓更多熟悉內地審查標準和要求的香港專利審查員等。

總而言之,若兩地之間能建立「專利審查高速公路」,必定能幫助更多香港創業青年壯大科創事業,在科創領域用好內地這個更大的舞台開拓市場和擴大業務。只要給予港青合適的創新土壤、足夠的發展空間,定能讓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抱負,在科創事業登峰造極。

作者林功成和曾文軒是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