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加煙稅適得其反 糾正控煙盲點刻不容緩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上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大幅加煙草稅,令「主流」香煙售價每包達78元。我說是「主流」,因為社會總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宣布加煙稅的三星期,海關旋即檢獲逾6,800萬支私煙。私煙集團甚至明目張膽,大量發訊息以「唔洗$78!買得多送得多;煙稅加$12/包,我哋唔加再減,買得多送得多」作招徠。另一邊廂,做正行生意的報販,卻慨嘆被私煙黨搶走近五成生意。

來稿作者:楊浩泉

從數字上看,加煙稅的確是適得其反,催旺私煙。從心理學角度,買得到私煙的吸煙人士,覺得自己抽的煙比別人平;吸煙的人數或者少了,但每個人吸煙的量卻可能不跌反升。也有醫學專家曾質疑加煙稅對降低吸煙率的效用。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李浩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加煙稅對降低吸煙率的效用成疑,特別是對吸煙逾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而言,加煙稅難令其戒煙,因為「今日食兩包,聽日一枝都唔食,其實無咩可能。」這些意見,不知政府與反煙團體是否聽到?

求助未必戒到煙 加稅後私煙得利

有官員和反煙團體強調加煙稅後,成功令戒煙熱線求助數字大增三倍,但其實每日個案平均仍只有數十個;基數低,增幅大又有何意義?況且,求助不代表成功戒煙。公共行政管理最忌「講咗當做咗,做咗當得咗」,官員和反煙團體,不應隨便找幾個意義不大的數字,例如戒煙熱線求助數字,就證明自己有功。他們更不應逃避相關措施背後連串的後果。正如以上所提到,加煙稅後短短三星期,海關已檢獲超過6,800萬支懷疑私煙和約6公斤懷疑未完稅製成煙草,而這一次檢獲量就分別比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檢獲量還要多。海關檢獲的私煙數目仍在上升,去年逾7億支,這次加煙稅,今年肯定是私煙集團大豐收的一年。另一邊廂,報販生意大受打擊;有報紙檔商販受訪時表示,增加了煙稅,香煙生意大幅減少,令整體生意跌近五成,主因是大部分煙民轉投了非法私煙市場,更擔心日後煙稅繼續再加的話會「做唔落去」。

如果加稅不能有效令人戒煙,戒煙服務計劃可行嗎?筆者吸煙多年,去年親身體驗過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寄住戒」計劃及針灸戒煙,但都失敗了;最終反而靠自我的覺醒,才真正成功戒煙。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指出反煙團體的最大盲點:他們從來都視一切與煙有關的人和事為敵人,包括吸煙人士,對他們來說,都是敵人;所以他們從來都沒有真正了解吸煙人士的心理壓力。吸煙習慣有「生理癮」和「心理癮」;經常找「成功戒煙者」分享如何排除萬難、千辛萬苦戒煙,塑造「戒煙血淚史」,其實只會令吸煙人士更怕戒煙。筆者曾與朋友笑言:「講到戒煙原來咁痛苦,即刻嚇到我想即刻點番支煙放鬆一下。」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 ,煙民戒煙原因排名最低三項分別是「覺得吸煙習慣不受歡迎」、「很多地方禁止吸煙」、「減少買煙的花費」,偏偏控煙組織就無所不用其極去醜化吸煙人士,引起紛爭,更令煙民反而建立了一種身份認同。事實上,縮窄禁煙區不但令吸煙人士的吸煙習慣變得更有規律;而當吸煙人士每走到吸煙點,就想到要抽一口;吸煙人士在那小小的角落,就算互不相識也心神領會:「我哋呢啲煙民點解要受呢班衛道之仕嘅歧視同壓迫,唔通佢哋個個都真係聖人咩?」

控煙,目標一定沒有錯,但要用對方法。別忘了,要反的只是吸煙這個問題,而不是一切與煙相關的人和事都反。控煙,卻是一個科學而客觀的政策問題。要用對方法,是不是首先要面對現實?以上提出連串問題,也只是拋磚引玉;只有當社會能有真正廣泛的討論,控煙政策才能有360度的全方位觀念。

作者楊浩泉,從事金融科技行業,煙齡接近六年,嘗試過戒煙服務但失敗,去年靠閱讀自助戒煙成功。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