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夏寶龍要求多考慮香港人民福祉,特區管治隊伍聽懂了嗎?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4月15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國安委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3」開幕禮的講話中首次使用「香港人民」這詞,這是「香港人民」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國家領導人講話中。

來稿作者:嚴菌子

香港人民這詞彰顯了中共正式地將其治理理念應用到香港。由於歷史因素及受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影響,中共,在香港社會的上上下下似乎是一個敏感的政治詞彙。然而隨著中共不僅在內地的國家治理中展現全方位領導力量以及在國際事務中展現了責任擔當,中共的人民至上等的治理理念跨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正愈來愈多地被世界理解和接受。

正如今年3月中共最高領導人在中共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主旨演講中提到:「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後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相信這些理念會為世界大多數政黨和人民所認同。

「香港人民」顯理念 中共治理應用一國兩制

實際上,香港的命運是和中共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解放戰爭中,當時中共解放軍已經來到香港對面深圳河,但是中共領導人命令不用過河解放香港,保持原狀,建國後中共又逐漸形成了一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令香港和平順利回歸並保持了穩定發展。

但是這麼多年來,中共一直理解尊重香港的歷史,在「一國兩制」體系中比較少彰顯中共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中共作為「一國兩制」創立者、領導者、踐行者、維護者的地位始終在那裡,是無可迴避的事實。近年來,尤其修例風波之後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中共愈來愈在「一國兩制」治理體系中走向前台。到今年中共國家機構改革,治理港澳的負責機構由國務院港澳辦公室改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掛國務院港澳辦牌子,顯示了中共正式在明面上形成了對港澳治理的直接領導格局。相信,在往後的治理當中,特區管治隊伍會越來越多地面對中共的一些治理理念和治理要求。

特區管治隊伍要加緊理解中共治理理念

這次夏寶龍在講話第一部分就講「縱觀香港歷史,香港的命運從來都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這裏貫穿着一條主線是,香港人民戰勝重重災難、困難,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英雄的香港人民創造了香港的歷史」。

人民創造歷史,這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但這又是與中國歷史傳統契合的,中國的民為邦本的歷史傳統從來強調人民的中心地位,在中國歷史上,管治者不能令民眾安居樂業,人民當中就總是會出現英雄來取而代之,所以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是社會最重要的利益,中國古人和當今中共都明白這一點。在中共的治理理念中,中共和人民是互為一體的。

首先中共黨員都來自於人民,是人民裡面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的人,來擔起責任為眾人服務。中共經常說「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中共與人民互為一體的意思。脫離了群眾(在中共的話語中,「群眾」可與「人民」等同),不能回應大多數人的要求,不能做到人民至上,中共就會變質,就會失去人民支持,就為失去領導地位的合法合理性。

但這些歷史特徵和理念對特區管治隊伍可能是比較陌生的。過往特區管治隊伍最為接受的理念可能就是法治。治理行為都照章辦事,照法律照程序辦事。但是法律和程序也是人制訂出來的,而人制定法律和程序的背後,總是有一定理念支撐的,人民至上,就是制定法律和程序的其中一個底層理念。法律和程序是人制訂出來的,而且也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而且也並非就一成不變,中共還有另外一個管治理念,就是實事求是。特區過去的那些法律和程序,是不是現在足夠用適合用,時間在前進,世界在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律和程序。

夏寶龍明示了特區管治隊伍責任重大

夏寶龍在講話中不僅提及香港人民創造了香港歷史,還在講話後面的「六個相信」中的第一個,也就是對特區管治隊伍提要求的時候,明確提到「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機關都應展現出擔當,多考慮香港整體利益,多考慮香港人民福祉,在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和行政主導體制下各司其職、依法履職盡責。」這可以說是以中共人民至上治理理念對特區管治隊伍提要求。

講話的字裡行間,還提到要付出、要犧牲、要展現擔當。這些經常地是中共對共產黨員的要求,然而用來要求特區管治隊伍也不無合理,因為特區管治隊伍不是一份普通工,尤其管治高層,不能僅僅是照章辦事、打好這份工就可以,他們肩上扛起的是中央和香港人民的交付的沉甸甸的責任。

可以預見,今後,中央對特區管治的考察監督考核,以上的這些要求都是重要指標。

唯有特區管治隊伍理解了中央治理理念,將其內化為工作動力,才會面對香港各種難以破解的深層次矛盾敢於破除利益藩籬,敢於突破創新。特區管治隊伍理解了中共中央的管治理念和要求,要做突破性創造性的工作,一切的法律和手段都在基本法賦予的高度自治的政策和法治優勢裡面,只要是對香港好,對香港人民好,中央是無不大力支持的。

作者筆名嚴菌子,是香港自由撰稿人,曾任一份新聞月刊任職。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