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喵坊覓新歸宿惟問題未解決 政府勿讓科技園敗家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全港唯一紙包盒回收漿廠「Mil Mill喵坊」位於元朗工業邨的廠房,去年不獲科技園續約,鬧出迫遷風波,幾經轉折喵坊終可在10月轉場重生。然而事件背後核心問題未曾被正視,科技園租賃處理混亂、監管失責早已為人詬病,疫情期間高層照加人工,卻繼續獲巨額公帑資助,連年虧蝕,卻照被委以重任,連未來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也由其全權掌控。科技園是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但這個「親生仔」的劣行當局斷不能照單全收,如果讓這個「大花筒」繼續敗家,本港創科發展難望真正起飛。

來稿作者:徐毅興

政府近年投放近2,000億元推動創科發展,科技園是最大受益者,留住「可再工業化」的潛力工廠、爭取龍頭創科企業落戶香港的工作,理應是其主要任務之一,但園方在這方面的成績一直強差人意。看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要親自出手,到訪倫敦的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成功爭取」對方承諾磋商來港設立研發中心的計劃,可見一斑。

科技園近年令人有較深印象的除了「數據劏房」官司敗訴,以及在黎智英違反租契欺詐案被法官斥責監管不力外,可能就只有其「特別的理財技巧」。政府於2018年增撥100億元予科技園推動創科,去年又預留100億元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包括在科技園轄下港深創科園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當局又用50億元成立「策略性創科基金」,邀請科技園和數碼港物色對香港具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及可豐富創科生態的投資機會。但去年園方被揭將2020/21年度將高達102億元款項放在銀行做定期收息,回報僅得1.5厘,惹來公眾嘩然。

翻查之後一個年度(2021/22年度)的年報,園方繼續懶理批評,仍將62.2億元款項做定期,獲利息4200萬元,而同年度園方整體上虧蝕金額達6.4億元。另外,參考2021/22年度科技園年報,單計人工支出涉逾4.9億元,與疫情前2018/19年度的3.05億元相比,3年增加了約60%;行政總裁黃克強之薪酬為535萬元,比起疫情前的468萬元,3年增幅近15%。過去數年,全港也在疫情中苦撐,庫房收入大減,政府財赤,蝕錢中的科技園竟可在逆市中大幅增加薪酬開支,高層繼續安穩地越袋越多,這如何說服公眾公帑用得其所?

不要忘記,《香港科技園公司條例》第七條規定,園方須按照審慎的商業原則營運業務。究竟其獲得的龐大資源由誰來監督?《條例》列明,園方須將其每年收支預算提交財政司司長,經審核的帳目報表和周年報告亦須提交立法會。行政及立法機關理應有權監察科技園財務及營運表現,當局亦可以找審計署或委任獨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就其營運模式及狀況(特別是三個創新園)進行全面審核,防止園方繼續「亂嚟」卻無後果,此舉亦可令其更審慎理財,將公帑真正集中用於支援創科發展。

所謂慈母多敗兒,對於科技園這個「敗家仔」,政府實在不能再縱容,必須加以「調教」。當科技園的管理、創新園的運作尚未撥亂反正,當局已將日後馬料水填海連同搬遷沙田污水廠而騰出共約88公頃的新土地,給予園方作擴建之用,實在令人費解。當局更應慎重考慮,應否將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此等重要項目交由科技園負責。財爺早前在網誌明言,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本港的創科發展要提速加力,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大動能。政府必須考慮是否應該找另一機構作為推動香港創科發展的總舵手。否則如此下去,未來創科發展只會被深圳越拋越遠,更遑論成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所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作者徐毅興是任職跨國企業的八十後工程師,對城市規劃、舊區重建猶感興趣。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