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探討安老護理及支援照顧者政策 社署應力求提供優質服務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近日,多位立法會議員和筆者紛紛表達對社署的安老護理及支援照顧者政策的看法。我們共同期望社署能夠認真反思過去,更加用心地制定優質的安老服務政策,並真誠協助那些急需支援的照顧者。然而,令人憂心的是,過去一週社署高層似乎置若罔聞,自以為比非內部人士更了解安老護理服務和照顧者政策的真實狀況。如果社署高層繼續堅持這種態度,將不可避免地危害社會的發展,並對廣大市民的福祉帶來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問,社署如何能夠實踐一直以來所秉持的理念、精神和使命?又如何能夠追求卓越,力求達到最高水準的服務?

來稿作者:鄺卓睿

支援照顧者的挑戰及社署的長遠財政壓力

社署最近推出的支援照顧者專線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已經接到大約一千九百多通求助來電,然而,目前這條熱線只提供30條線路,而且僅僅是照顧者自發性致電,無法有效地接觸那些可能比較害羞或隱蔽的照顧者。正如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世榮所指出的,這三十條線根本無法應對龐大的需求,而且該專線服務也顯得相當被動,難以真正理解那些處於高風險位置的照顧者的需求。儘管有許多聲音呼籲社署增加資源擴大專線服務,並提議主動派遣外展隊進行探訪活動,然而,社會似乎忽略了前線工作人員面臨的人手不足、極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前線社工需要心理輔導等多個阻礙解決問題的因素,外展服務亦因而未能有效地進行,無法如外界所想那般順利解決一切問題。

不論人力資源是否充足,社署的安老護理服務在財政方面的支出已經大幅增加,這可能會對政府庫房造成長期的財政壓力。如立法會議員陳沛良所指出,政府在長期護理服務的支出,僅在過去十年已經從四十億港元急劇增加至一百多億港元。如果考慮到其他安老服務、基建成本以及維護費用等方面的支出,安老護理方面的支出在二三十年後可能超越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成為政府社會福利預算的主要部分。然而,這種支出必然會對政府造成財政壓力,甚至可能影響到其他政策領域的投資和參與,這對於香港的整體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引私社資本助安老護理發展及照顧者

社署須有勇氣地改革現有的安老護理和支援照顧者策略和政策,制訂切合當下和未來至少五十年的全面策略,以因應不斷嚴峻的安老護理挑戰,並有效支援照顧者,滿足他們的需求。此外,社署應該對地區社會福利體系進行適當的規劃,而不應繼續堅持現有的地區分區辦事處體系,並忽略前線社工的需求。這種變革和全面策略的制定將有助於確保社署能夠有效應對未來的挑戰,並為香港的老年人和照顧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關於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提議。然而,社署和整個政府需要考慮如何不僅僅依賴有限的公共資源,同時實現政府所期望的目標和願景。特別是在安老護理服務和支援照顧者方面,可以開創性地探討如何利用私營企業的資源來發展安老服務領域,並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這種思維不是前所未有的,在社署的歷史中已經存在過。社署可以參考之前觀塘區福利專員葉小明女士提出的「安達臣模式」,以促進政策創新並善用社會資本以解決問題。在葉專員的領導下,社署成功地通過利用社會資本,協助觀塘區的長者和其他弱勢社群適應新的環境。這種模式還有助於解決社區內眾多社會福利問題,實現民、商、官跨界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參照這一成功的模式,並積極鼓勵私人企業參與安老護理服務的發展,政府,包括社署,定能更好地應對安老護理服務的挑戰,並協助照顧者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這種跨界合作可以為長期護理提供更多創新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跨部合作及跨國學習以求供優質服務

在專線服務和「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方面,社署應該認識到這些支援措施過於被動,而且並非所有照顧者都能夠利用網絡平台來搜尋資訊,也可能無法透過專線來尋求協助。因此,社署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照顧者流動數據庫」,以了解照顧者的數量和需求。同時,社署應該充分善用地方福利辦事處、長者地區中心、長者活動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等社署轄下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運營的設施,為前線社工、照顧者和長者提供支援服務。社署可以安排長者支援服務隊、外展工作隊和關愛隊合作,以找出隱秘高危的照顧者,並了解他們的需求。此外,透過跨隊伍的合作,社署可以為社區內的獨居長者和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援服務。這些改變將有助於香港建立一個更具共融性和關愛的社會,並確保照顧者和長者能夠得到更好的支持和關懷。

社署應明白當今社會的問題多種多樣且緊密相互關聯,單純仰賴政府或單一專業領域的解決方式已不足以因應安老護理服務的挑戰,並滿足照顧者的需求。為了提供更為全面的支援,勞工及福利局和社署必須發揮關鍵作用,並促成跨部門的緊密合作,其中包括房屋局、發展局、民政事務總署、醫院管理局、康文署等等。這種合作不僅應包括改進社區規劃、住宅單位設計、無障礙通道、以及社區康健設施等方面的工作,也應該着重建立更友善的社區環境。此外,勞工及福利局和社署應該與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共同努力建立社區關愛網絡、推動全方位支援長者和照顧者的津貼計劃,以及解決內科專科所面臨的挑戰。筆者相信這種跨部門合作方式將有助於確保長者能夠過上有尊嚴和舒適的晚年生活,同時也確保照顧者能夠獲得適切的支持,實現他們的理想和生活目標。

最後,政府可以借鏡土耳其、日本、韓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家的經驗,深入瞭解他們如何應對人口老化、安老護理服務、以及建立友善社區等方面的挑戰。同時,也可以瞭解他們在應對這些問題上的策略和社會福利工作的優勢和劣勢。舉例來說,政府可以借鑑土耳其的經驗,了解土耳其政府如何提前規劃應對人口老化和安老護理需求大增的挑戰。這包括土耳其政府如何建設友善長者和友善支援者的社區,提供康健設施以及促進經濟活動,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長者人口的需求。筆者認為向不同國家取經將有助於香港政府,特別是社署,更好地應對安老護理服務和支援照顧者的挑戰,提供優質的社會福利服務,從而建立一個更為包容和關懷的社會。

作者鄺卓睿是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澳洲國立大學碩士,曾在澳大利亞國際事務研究所工作。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